付文閣:我想就是講一些具體的微觀層面的,關于中國農業未來發展趨勢的題目,這個題目是我們和毛總中信證券合作進行研究,一個發展報告,這個報告是一部分,論壇結束以后我們會整理一下資料對感興趣的人進行發放。
中國農業大學MBA教育中心還有農業學院搭建一個平臺,大家資料袋里面就有一個意見回饋單,我們要搞一個叫中國農業投資聯合會,就是想把這些投資界、實業界、學界和政府界搭建交流平臺,每年我們會舉辦比較大型活動,一個政策交流推進投資界實業界有錢人或缺錢人有一個交流,我們舉辦一些大型服務,將來我們還舉辦一些小型的沙龍,將來我們可能還會走出去和當地的政府、當地的企業來進行交流,有一個單子希望大家填一下。
中國農業未來走勢是什么?我想談這幾方面問題,我們有一個判斷中國農業將進入一個快速加速轉型期。
為什么會轉型,其它國家怎么轉,人家走的什么路徑,我們中國什么情況,又會走什么路徑,將來會帶來什么樣投資機會,對我們產業界帶來哪些影響?
今天我講的主題,我們分析一些國家和地區,像美國、英國、日本、韓國、臺灣,總結一下,其實都圍不開三個階段:
第一個以農養工,后面工農自養,后來就是以工補農,標志著農業現代化進入一個軌道。
以農養工階段其實有幾個標志,第一個就是農產品商品化率上升,農業規模不斷擴大,最后農業部門逐漸向勞動力向工業部門轉移,這三個特點。
我們看下幾個國家和地區的表現,像英國早期的像圈地運動,就是從農民里面來拿出土地出來,然后發展工業,英國在歷史上廢除谷物條例,就是農產品價格比較低,從農業里面拿出來價格比較低。美國情況跟英國不一樣,美國主要是通過市場手段逐漸降低農產品價格。
臺灣大家知道它區域面積比較小,農業發展是農民鼓勵農民拿錢,從地主那里買出來,這樣解決幾個問題,第一農業主把錢拿到錢就有資本,就投資本金;第二方面土地改革也使臺灣的農民進行一些轉型,所以現在應該說解決他們土地的問題。
蘇聯和我們中國走得路應該差不多,通過剪刀差,掠奪性剝奪農民勞動成果轉移到城里面去,所以我們長時間農產品價格其實是剝奪農民收益的方式,支持工業發展。
其實第一個階段就是以農補工可以反映幾個方面,第一個方面給土地,土地是農業給工業。第二是原材料,歐盟工業化初級階段,主要是以發展輕工業為主。還有一個是勞動力,從農業部門向工業部門轉移。一個給產品一個給人還要給地,我想我們國家處在這樣一個階段。
美國三個階段,從工業化起步階段和到工業反補農業階段變化,我們看藍色,工農業結構農業份額上,我們看工業化初期的時候美國農業整體占份額64%左右,到第三階段的時候整個農業占整個工農業占20%,下降很多,看另外一面勞動力,在工業初期的時候美國其實也是64%人從事農業,到第三階段下降25%,這是美國。
日本在19世紀末的時候,工業化起步時農業占比是比較高的,人口占比也是比較高,城市人口比例當然這個統計數據,可能跟剛才陳主任講在數據怎么統計趨勢可以看出來,城市人口在增加,從事農業人口下降,農業份額在整個經濟份額里面占比較小。
臺灣也是這樣,我們做了一個橫向比較,把中國2010年的數據與美國日本臺灣不同時期相當的數據做一些比較,也就意味著目前的中國大陸和美國30年代、日本60年代,臺灣70年代差不多。主要是一個是GDP占比15%以下,第二個是人口占比30%以下,第三城市化率50%以上,這是一個一檻。
進入這個檻就進入現代農業轉型期,其他國家和地區走過的路,我們國家可能也會,這是一般規律。
也就是說從美國英國日本和臺灣,他們從工業化初期到發展現代,沒有繞開這三條路。
我們看中國,城市化率已經突破50%,再一個農村就業人口下降,城市化率也在提升。
第一部分我講從現行國家經驗來看所有國家都在走這條路,第一階段就是農業進入工業,農工自養,最后專項以工補農,中國農業現代化轉型加速趨勢。
它有幾個驅動力:第一個就是成本,就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它會促使整體轉型加速,我們看到日本兩邊線一邊是日本,1974年看到整體勞動力占GDP比重忽然就上來了,這邊圖我們可以看到農業部門最近工資增長率超過全國平均水平,這就說明農業部門工資水平如果增長率提高,他可能會推進整個國家的勞動力報酬水平提升,所以不轉型不行,就是成本在提升。
第二就是成本,就是土地,剛才陳主任講,都在要土地,工業也要,居住也要,當然農業也要,你看這個價格,大家看價格。
第一個我們看每畝成本在提升,就是稻谷、小麥、玉米大豆整體趨勢土地成本在提升。
第二個我們看居民工業和商業旅游用地也在價格提升,如果土地成本提升也從某種意義上講農業成本增加,從政策層面制度層面土地將來土地流轉可能會是一個地緣方向,流轉帶來土地議價可能會成為常態,第一方面我們講城鎮,第二我們看消費,其實剛才陳主任講到,這個就是城鎮化率提升以后農民進城以后,勞動力提升以后帶來總量變化第二是結構變化,人均收入提升會帶來這個對農產品需求增加,這是需求對整體會帶來一些影響,我講稍微快一點。
最后一點就是政策支持,應該說連續這面多年一號文件都是要支持農業發展。
所以政策支持也推動整個農業轉型,補貼力度也在加大,我們在座有很多是從事農業投資。從事農業企業經營,感覺到政府對農業扶持力度在增加。
其它國家就是澳大利亞、加拿大、美國人均土地比較多國家,它的補貼稍微少一些,挪威等他們補貼量比較大,補貼多少跟人均土地面有直接關系。
我們看一下中國農業路徑選擇走什么樣路,美國、日本一個是農業機械化,第二化學革命生物技術革命管理革命,日本大體差不多。
我們看價格,美國整體農產品出口量占比應該說你看大豆是45%,棉花是79%出口,農產品出口占比量比較大。
看一下價格,美國小麥玉米價格普遍要低得多,美國人勞動力成本要比中國勞動力成本要高很多,但是他們價格低很多。
其實我們從這里面看到,這是日本,日本的價格比中國高,日本的蘋果大米都比我們中國要高,而且日本自給率比我們稍微差一點,人均土地資源稀缺程度決定農產品價格。像日本韓國他們壓力比較大。
中國其實壓力比較大,第一人口多,第二人均土地面積減少,我們看一下耕地面積農產品價格比價關系,就是土地在這里面起了相當大的作用,土地多了這個國家價格就會低,如果土地少價格就會高,所以從這個分析上來講我們國家處在一個人多地少,而且土地在減少這樣趨勢非常明顯。
所以中國肯定保證13億人要端好自己飯碗,肯定對農產品進出口有很大限制,我們發展現代農業保證供給讓我們13億人口有飯吃,在現有土地狀況下怎么能夠保障,所以發展現代農業也是一個必然趨勢。
中國現代農業未來五大發展趨勢,我們覺得第一是規模。
因為過去農業是小農經濟,生產規模比較小,效率比較低。
農業部部署應對雨雪冰凍天氣
我們再看一下2004年到2010年養豬成本,散養成本明顯高于糧食成本,高1倍多,散養里面成本有很多沒有計算,勞動力成本,有一些沒有計算,原材料他自己湯湯水水,總體來講散養比規?;B殖成本要高很多。
2007年是一個轉折,2007年養豬還掙錢,到2008年散養養豬比規模養豬掙錢不那么容易,從這里面看規模農業從未來發展來講一個是效率比較高一成本比較低,整體效率比較好。
這是飼料,這幾年飼料生意挺好,飼料挺好其中有一個重大原因,商品飼料這幾年量比較大,跟規?;B殖推進有關系。
肉雞,剛才講生豬,最大是100萬只以上養雞,2003年和2010年做比較,2003年全國100萬養殖占3.12%,到2010年為8.55%;一個是奶牛,到2003年的時候,上升為那個時候規模只有2.7%,1000頭以上,2009年8.3%。
現在規?;厔莘浅C黠@。中國和美國之間比較更明顯,50萬只肉雞以上美國占比67%,中國占比11.96%,中國大部分2000只到9萬只這樣之間,這就說明中國和世界發達國家規模養殖距離還有很大差距。
第二個我們講一下其實就是農業價格未來趨勢肯定是高價,這個農產品價格未來持續上漲,人均土地面積和日本、韓國,人均土地1.24畝比日本要好一點,比世界平均水平還要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3.05,農產品持續價格提升是不可避免的。
中國的農產品種植成本相對來講也是比較高,大豆種植成本為什么大豆進口這么多,沒辦法,你種植成本太高,我們成本比巴西高一塊多,比美國高一塊多。怎么競爭?!
從今年進口量來講我們大多數農產品,像大米、玉米、小麥這些我們控制比較嚴,大豆控制沒辦法只能進口,白糖、棉花進口稍微多一點,
第三大趨勢就是品牌,市場安全的食品,什么是安全,什么人種的什么加工的,我覺得將來可能是趨勢。
現在就是說如果有一些有機企業做安全食品,持續做安全食品將來比較大,如果大企業都不想這樣做可能是問題了,當然這個品牌農業未來機會比較多的,
第四大趨勢就是生物農業。日本基本上化肥不用了,每年他們都有一些嚴格要求,現在日本要求是比較高,歐洲要求比較高,比美國都要,因為美國是規?;r業,日本和歐洲對生物技術在肥料在農業上要求非常高,我想中國也是,其實食品安全包括糧食保障,生物技術運用將會加大,這是化肥和化肥使用,
最后一個趨勢就是裝備。以色列是土地資源也非常匱乏,土地整體農作物生長環境比較惡劣國家,其實做很好,美國大規模農業生產也是靠裝備,有一些區域里面仍然使用低水平小規模的小農機,所以我覺得未來裝備農業可能會是一個比較大,現代農業里面是發展趨勢。
這五大趨勢可能會對相關產業有哪些影響?
將來投資農業裝備業會有一個爆發式機會。
第二生物技術,農資產業,例如,化肥、肥料、種子,包括養殖和種植生物技術廣泛使用。
第三農業化服務體系逐漸完善,在澳大利亞一個農場一個農民可以養3000頭牛,是由于他有很多都是通過專業化分工來解決,運輸不用管,你的草專門打草公司,賣也有專門人經營解決,專業化服務體系可能會有一個比較大發展,現在目前中國在收割從北到南,這樣專業化服務體系專業服務公司越來越多。
第四農業一體化企業越來越多,過去做飼料、養殖、屠宰甚至食品,現在食品倒過來要做養殖、屠宰,農業產業化里面有問題,無論做不做必須面對融入。
下一個趨勢就是多業態農業經營模式出現,尤其大城市周邊像觀光農業、休閑農業,在城市周邊這種趨勢還是比較明顯,尤其是有一些高效農業,多業態經營模式慢慢會出現。
最后一個高科技服務發展,因為科技對現代農業推動力量非常關鍵,會有一大批高科技背景企業,應該涌現推進農業現代化。
我想中國農業走現代化之路是必然趨勢,而且中國目前這種趨勢非常明顯,速度在加快,這個速度加快過程當中帶來一些挑戰。
這種挑戰,過去我們從小農經濟這樣結構轉型現代農業過程當中怎么辦,很多企業面臨轉型問題。
我們后面有兩場討論,其中有一場討論農業產業一體化過程當中,企業遇到哪些問題?應該怎么辦?
第二是什么,在中國農業轉型過程當中有相當多的機會,剛才我們毛總也講在投資里面,我們現在A股市場投資機會比較多,其實整個農業里面投資機會所有產業里面機會最多,在這樣轉型時期就會涌現出一些新的商業模式新的技術,一些好的企業,一些新的行業甚至新的行業。
給大家舉個例子例如現在食品安全是問題,現在食品安全檢測,很多企業專門做食品安全檢測,而且農產品流通物流這里蘊藏巨大商業機會,我想在座有些是投資搞實業,這里面又有挑戰又有機會,關鍵機會要懂,農業錢很多,但是錢很多錢在什么地方,什么樣企業能真正掙到錢。
我覺得還需要大家深入了解,深入分析,所以我相信農業大學MBA教研中心提供這樣一個平臺,能夠找到破解辦法,找到投資機會,也找到發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