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業發展基本狀況
(一)行業規模分析
1、定點企業數量大幅減少
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商務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環境保護部、農業部、衛生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和食品藥品監管局等九部門,聯合在全國開展生豬定點屠宰資格審核清理工作,各地區、各有關部門按照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的條件和標準,對全國生豬定點屠宰廠(場)和小型生豬屠宰場點進行了審核清理。全國屠宰企業總數由19938家下降至14720家,減少了5218家,降幅達26.2%。其中,生豬定點屠宰廠(場)由5919家減至4585家,減少了1334家,削減幅度達22.5%;小型生豬屠宰場點由14019家減至10135家,減少了3884家,削減幅度達27.7%。
分地區看,山東、河南、安徽、江蘇和陜西減幅超過40%,山西、大連、四川、重慶、青海、浙江、吉林、湖北、海南、兵團減幅超過20%。其中,生豬定點屠宰廠(場)減幅超過20%的地方共有9個,分別是安徽、江蘇、重慶、青海、西藏、湖南、浙江、陜西、河南;小型生豬屠宰場點減幅超過20%的地方共有16個,分別是陜西、河南、山西、安徽、山東、新疆、大連、四川、寧夏、兵團、吉林、海南、湖北、浙江、廈門、重慶。
削減后僅有三個地區定點屠宰企業數量超過1000家,其中四川穩居第一,保留的企業數量有2436家,廣東、廣西位居其次,分別有1697家和1054家;山東、安徽、江蘇和河南企業數則從上年的1200家以上降至1000家以下;上海、北京兩個主銷區分別保留了13家和12家定點屠宰企業。
2、定點屠宰量同比小幅增長
2012年生豬供給過剩,價格高位回落,全國生豬定點屠宰量小幅增長。商務部生豬等畜禽屠宰統計監測系統年報數據顯示,2012年全部定點屠宰企業生豬屠宰量3.55億頭,同比增長4.1%;規模以上企業生豬屠宰量達2.77億頭,同比增長7.4%。全國屠宰量前50名企業(未按集團排名)中,30個企業生豬屠宰量同比增長,20個下降。
從規模以上企業月度走勢看,季節性變化規律依然明顯,1月份、9-12月份消費旺季屠宰量高于其他月份。2012年1月份屠宰量為2014.2萬頭,較2010年1月份、2011年1月份分別下降5.4%、18.4%,原因是2012年春節在1月份,2010年和2011年春節均在2月份,一般春節前屠宰及食品加工企業大量備貨,生豬屠宰量大幅增長,春節期間及春節后終端需求下降,屠宰量大幅回落。2012年生豬供給顯著增多,2-11月份各月屠宰量同比均增加,累計同比增幅為7.7%;11月份以后,豬價止跌反彈,部分養殖戶壓欄惜售,12月份屠宰量2212.6萬頭,同比微降0.9%。
分地區看,32個監測地區中,25個地區定點屠宰企業的生豬屠宰量增加,7個地區減少。其中,江西、湖北、西藏、青海、寧夏、廣東和福建定點屠宰企業生豬屠宰量增幅明顯,同比增幅均超過10%;甘肅、新疆、河南、安徽、陜西、黑龍江和江蘇屠宰量同比下降,甘肅降幅最大,超過10%。海南、兵團、山西、重慶、陜西、湖北以及江西等九個地區規模以上企業生豬屠宰量增幅明顯高于當地全部定點屠宰企業屠宰量增幅。
3、資產總額增速放緩
受2012年生豬定點屠宰資格審核清理工作影響,全國生豬定點屠宰企業資產總額增速同比小幅回落。商務部生豬等畜禽屠宰統計監測系統年報數據顯示,2012年末全國生豬定點屠宰企業資產總額合計達1068.37億元,同比增長11.9%,較2011年下降6.5個百分點。其中,規模以上屠宰企業資產總額953.14億元,同比增長13.7%,較2011年下降4.9個百分點。
分地區看,32個監測地區中,山東、四川、河南三個養豬大省定點屠宰企業資產總額均超過100億元,其中山東最高,為164.05億元;江蘇、遼寧、安徽、黑龍江和湖南定點屠宰企業資產總額分別在40-70億元之間;北京、湖北、吉林、廣東、浙江、河北和陜西在20-40億元之間。從變化幅度看,2012年屠宰企業資產總額增幅超過20%的地區只有新疆、福建兩個地區,少于2011年的11個;天津、西藏兩地區屠宰企業資產總額同比分別下降6.0%、1.1%。
(二)行業結構分析
1、規模化程度提高
審核清理后,屠宰行業規模化程度小幅提高。2012年屠宰廠(場)占全部屠宰企業數量的比重達到31.1%,同比提高1.5個百分點。分地區看,江蘇、上海和北京規模化程度最高,保留的定點屠宰企業全部為大型屠宰廠(場),新疆、甘肅、天津、寧夏、內蒙古、陜西、青海和廣東定點屠宰企業的規模化程度也比較高,50%以上的企業為大型屠宰廠(場);廣西、四川、遼寧、海南、湖北、重慶、兵團、江西和吉林規模化程度較低,大型屠宰廠(場)的比重不到20%。從變化情況看,屠宰企業削減以后,陜西、山西和河南大型屠宰廠(場)的比重大幅提高,與上年同期比分別提高24個、14個和14個百分點。
商務部生豬等畜禽屠宰統計監測系統年報數據顯示,2012年規模以上企業(年屠宰量2萬頭以上)屠宰量占全部定點屠宰企業生豬屠宰量的78.0%,同比提高2.4個百分點。全國屠宰量前50名企業(未按集團排名)生豬屠宰量合計占全國定點屠宰企業的比重為14.8%,同比提高1.0個百分點。其中,屠宰量超過100萬頭的企業有20個,高于上年同期的15個。
2、區域集中度基本穩定
商務部生豬等畜禽屠宰統計監測系統年報數據顯示,2012年全國生豬屠宰量排名前10的地區依次是四川、山東、廣東、河南、江蘇、浙江、湖南、廣西、黑龍江和安徽,屠宰量合計占全國生豬定點屠宰量的68.3%,同比下降0.5個百分點。四川和山東屠宰量分別超過4000萬頭,廣東、河南和江蘇屠宰量在2000-4000萬頭之間,浙江、湖南、廣西、黑龍江、安徽、河北和湖北位于第三梯隊,屠宰量在1000-2000萬頭之間。
從企業分布看,山東依然是我國大型屠宰廠較為集中的地區,全國屠宰量前50名企業中,山東省入圍企業有12家,與2011年持平;北京有12家定點屠宰廠(場),入圍企業達5家;河南入圍5家,較2011年增加1家;遼寧入圍4家,浙江、江蘇和湖北分別入圍3家。
(三)行業效益分析
1、生豬及豬肉價格高位回落
在生豬存欄持續高位、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2012年國內生豬供過于求,價格高位回落。商務部生豬等畜禽屠宰統計監測系統月報數據顯示,2012年規模以上企業生豬平均收購價格15.73元/公斤,同比下跌8.1%;白條肉平均出廠價格20.68元/公斤,同比下跌7.2%。
從年內走勢看,生豬收購價格與白條肉出廠價格走勢一致,總體呈下降態勢。其中,1月份受春節需求增加拉動,生豬收購價格和白條肉出廠價格環比分別上漲2.7%和2.9%;2月份以后,豬肉需求下降,生豬存欄增多,生豬收購價格連跌六個月,7月份跌至年內最低點14.63元/公斤,累計下跌18.5%,白條肉出廠價格連跌五個月,6月份跌至年內最低點19.26元/公斤,累計下跌18.5%;8-12月份,生豬收購價格和白條肉出廠價格震蕩上行,12月份分別漲至16.38元/公斤、21.42元/公斤,環比漲幅達到年內最大,分別為6.2%、5.5%,較年內低點分別上漲12.0%、11.2%,但仍未超過1月份的價格水平。
從同比變化看,受翹尾因素影響,2012年1-3月份生豬收購均價和白條肉出廠均價同比漲幅分別為19.1%、19.7%;2月份以后,豬價環比連續下降,7月份生豬收購價格和白條肉出廠價格同比跌幅達到最大,分別為24.4%、23.1%。
分地區看,西藏、兵團、貴州、新疆、青海、內蒙古、寧夏、云南、上海和北京等十個省(市、自治區)全年生豬收購均價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山東、河南、廣西和山西價格較低,平均在15元/公斤以下。從價格變化情況看,東南沿海、長江中下游及華北地區生豬收購價格跌幅較為顯著,廣西和海南同比跌幅最大,分別為13.0%和12.0%,西北地區跌幅最小。
2、營業收入增幅大幅回落
2012年,全國生豬定點企業生豬屠宰量小幅增長,但白條肉價格高位回落,并持續在低位徘徊,導致屠宰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幅大幅回落。商務部生豬等畜禽屠宰統計監測系統年報數據顯示,2012年全國生豬定點屠宰企業營業收入總額為2709.69億元,同比增長2.8%,增幅較2011年回落23.6個百分點。其中,規模以上屠宰企業營業收入2358.39億元,同比增長5.7%,回落21.8個百分點。
分地區看,32個監測地區中,24個地區定點屠宰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8個地區下降。其中,寧夏、江西、福建、兵團和海南增幅較為顯著,分別增長63.0%、39.2%、26.0%、23.1%和21.5%;遼寧、江蘇、安徽和新疆下降幅度較為明顯,分別下降12.5%、8.4%、7.5%和7.1%。從總額看,與資產總額排名一致,山東、四川和河南定點屠宰企業營業收入位居前三位,分別為519.38億元、368.45億元、259.46億元,其中山東、四川同比分別增長1.4%、7.7%,河南下降3.2%。
3、盈利能力小幅下降
2012年生豬及豬肉價格高位回落,加上人力及水電煤等經營成本持續上升,國內生豬屠宰行業面臨較大經營壓力。數據顯示,2012年全國生豬定點屠宰企業利潤率為1.85%,同比下降0.38個百分點。監測的32個地區中,13個地區盈利能力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其中廣西最高,利潤率達到4.79%,同比上升1.66個百分點。從營業收入排名前50強企業看,利潤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的屠宰企業有30個,其中有10個屠宰企業利潤總額為負。
毛白價差反映出同樣變化趨勢。數據顯示,2012年規模以上屠宰企業毛白差為4.95元/公斤,與2011年比,每公斤下降0.22元,降幅為4.3%。從年內變化趨勢來看,上半年毛白差降幅比較明顯,從1月份5.68元/公斤降至6月份4.61元/公斤,降幅為18.8%;下半年有所好轉,12月份升至5.04元/公斤,較6月份低點增長9.3%,但仍低于一季度平均水平。
分地區看,全國32個監測地區中,15個地區毛白差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其中,西藏、新疆、海南較高,分別為7.15元/公斤、6.17元/公斤和6.08元/公斤;北京、重慶較低,分別為3.88元/公斤、3.70元/公斤。從變化幅度來看,在32個監測地區中,24個地區毛白差同比下降,8個地區上升。其中,重慶、寧夏、青海同比降幅較大,分別下降20.2%、17.3%和16.1%;海南、上海、新疆增幅較大,分別增長24.2%、18.3%和12.2%。
注:毛白差=白條肉出廠價格減去生豬收購價格,可以粗略反映屠宰企業的毛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