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已成為大眾消費的重要食品。但近些年來,關于牛奶危害的言論一直沒有停息。"牛奶致癌"、"牛奶有激素"、"牛奶導致骨質疏松"等奪人眼球的話題成為坊間熱議焦點。
種種流言加之公眾缺乏認知,使得人們對于牛奶言論無所適從。對此,專家認為,"牛奶致癌"等言論不是科學主流觀點,沒有權威論證。健康飲食的關鍵在于恰當地平衡各類食物,而不是妖魔化某一類食物,神化另一類食物。
"牛奶致癌"缺乏權威論證
近日,一篇"牛奶送人類進癌癥墳墓"的文章獲網上大量轉發。文章稱,牛奶中的IGF-1易致癌,雌性激素、雄性激素和胰島素的生長因子是牛奶內的主要致癌物質;奶??看蚋邉┝康募に禺a奶。同時,牛奶還導致骨質疏松以及增加心臟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患病概率。
記者查閱相關資料發現,IGF-1實為生物自身分泌的激素樣蛋白質,廣泛存在于各種組織和液體里,包括人體母乳。對于IGF-1是否直接致癌,學術界沒有共識,目前也沒有權威論證證明IGF-1是有害物質。
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的最新審查報告顯示,一名成年人每日體內的IGF-1含量為一千萬納克,人奶中的IGF-1含量為13至40納克/毫升,市場上的牛奶樣本IGF-1含量約2.45納克/毫升??梢?,牛奶中IGF-1的含量是很低的,從牛奶中獲得的IGF-1的量跟人體內本身含有的量相比都微不足道。另外,經過加熱、消化、吸收之后,食物中的IGF-1到達人體內也不再具有生物學活性。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范志紅此前接受采訪時表示,每日攝入相當于牛奶240克的乳制品不會顯著增加或降低癌癥的風險。
事實上,世界衛生組織對184個國家及地區的調查顯示,在畜牧業發達的蒙古國,其前列腺癌、乳腺癌發病率為2.4/10萬和8/10萬,是發病率最低的國家之一。
此外,網文稱,牛奶中的酪蛋白會導致乳腺癌。資料顯示,酪蛋白廣泛分布在天然乳類中。我國每人每天攝取的蛋白質有70克,酪蛋白只占其中很少一部分。范志紅認為,動物實驗當中,酪蛋白用量非常大,日常喝牛奶遠不可能達到這個數量,所以不能用動物實驗來類推奶類的促癌效果。
中國飲奶量遠低于歐美國家
網上流言稱,奶??看蚣に禺a奶,這一說法真實嗎?北京營養師協會理事顧中一對媒體表示,奶牛在產下小牛后會自然分泌乳汁,不需要打激素??赡軙o奶牛打的是生長激素,一般是"重組牛生長激素(rbGH)",奶牛的產奶量因此會增加。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世界衛生組織與聯合國糧農組織的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均認為,使用"重組牛生長激素"的牛奶是安全的。
對于牛奶導致骨質疏松、增加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患病幾率,專家表示,牛奶中鈣的量相當充足,有助于降低骨折風險,沒有證據表明牛奶會加快鈣質流失。歐美國家人群由于飲食習慣攝入過多乳制品,鈣、飽和脂肪、各種激素積少成多,會產生副作用,其中就包括促進前列腺癌,引發健康問題。
專家表示,最關鍵的原則仍是平衡膳食。中國人食用的奶制品非常少,奶制品飲用量遠低于歐美國家,過量幾率很小,因此不必過度焦慮。只要不是乳糖不耐這類人群,攝入適當的牛奶不會造成健康損害。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成年人每日飲奶300g,有條件的可喝到500g.飲奶量多或有高血脂和超重肥胖傾向者可選擇低脂、脫脂奶。
理性適度消費牛奶
中國營養學近20年調查顯示,我國大城市人均日飲奶量只有44毫升,全國平均水平只有20毫升。專家指出,現在的關鍵問題不是牛奶喝多了會怎樣,而是喝得不夠的問題。
據了解,世界衛生組織把乳制品人均消費量列為衡量一個國家生活水平的主要指標之一,中國營養學會及美國農業部的膳食指南也都推薦牛奶為優質蛋白來源。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認為,沒有必要神話牛奶,就把它作為普通食品中的一個選擇,以平常之心看待就可以,既不用神話,也不必妖魔化牛奶,需要理性適度消費。
而對于再三傳播的流言,顧中一表示,有些流言來自部分學者的觀點,并未被學界廣泛認可,還是要相信主流科學和權威機構。此外,"牛奶致癌"的觀點符合素食、食品安全不信任人群的心理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