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規模化養豬的發展,生殖激素在生產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生殖激素如應用得當,對養豬生產和豬體生殖機能的調節能起到很好的協調作用;同時對生殖疾病亦有很好的治療作用。但如果不了解生殖激素在體內的作用機理、豬的體況及生理條件,或對其疏于考慮,隨意使用某種激素,任意提高劑量或增多投藥次數,則會導致生殖機能紊亂,甚至不得不淘汰種豬,給豬場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下面作者介紹幾種生殖激素的配合應用方案.幫助養殖戶正確使用這類激素,以期取得最佳效果。
1、后備母豬不發情的處理
體重達到120kg以上或月齡在8個月以上仍不發情的母豬,先采取調圈,和不同公豬接觸,靠近發情母豬,增加運動等措施。仍不發情者采用肌肉注射氯前列烯醇(PG)0.4mg,次日再配合孕馬血清(PMSG)500~1000IU和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250~500IU肌肉注射,多在用藥后3~8天發情。配種前1小時肌肉注射25μg促排2或促排3,可明顯提高產仔率。
2、經產母豬不發情的處理
若母豬斷奶后10天仍不見發情表現,且膘情適當.可肌肉注射氯前列烯醇(PG)0.4mg。次日再配合孕馬血清(PMSG)500~l00IU和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250~500IU。有子宮感染者,要先經過2~3次治療后,再進行生殖激素注射治療。
3、母豬久配不孕的處理
若母豬發情表現正常,但屢配不孕,可根據不同原因進行處理:過分肥胖導致輸卵堵塞的,應限飼控制膘情;有子宮內膜炎的應先清洗子宮、注入長效抗生素處理后,肌肉注射氯前列烯醇(PG)0.2~0.3mg,次日肌肉注射孕馬血清(PMSG)500~1000IU和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250~500IU;黃體功能不全造成隱性流產的,配種后1~3天,每天肌肉注射1次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1000IU:經處理后連續3個情期仍屢配不孕的應及時淘汰。
4、引產
懷孕母豬超過預產期仍不分娩的,肌肉注射氯前列烯醇(PG)0.4mg,一般于次日即可出現分娩,分娩過程中可重復配合使用縮宮素,每次40~60IU。
5、促進母豬產后康復.縮短產仔周期
產后肌肉注射氯前列烯醇(PG)0.4mg,可促進母豬產后子宮康復,經產母豬斷奶當天肌肉注射氯前列烯醇(PG)0.4mg,可促進母豬盡早發情。
6、提高母豬受胎率和產仔數
在母豬發情中期肌肉注射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1000~2000IU,可促進母豬發情表現,促進卵泡發育成熟并排卵。配種前肌肉注射促排3號25μg,可提高每頭母豬每胎產仔數0.5~1.5頭。
7、母豬分娩調控
在懷孕母豬預產期前1~2天的早晨7~8時,肌肉注射氯前列烯醇(PG)0.4mg,可使80%的懷孕母豬分娩時間調整為白天,從而便于管理。特別適用于豬瘟超前免疫,南方高溫季節和北方寒冷季節。
8、公豬
對于性欲不強,精子活力不足的公豬,可1次肌肉注射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5000IU或人用丙酸睪丸酮3-5支。對于精子數量不足的公豬,使用促排3號,1天1次,每天25μg,總用量不超過75μg。(資料來源:快樂養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