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可能會影響蛋殼質量的其他礦物質
鈣在蛋殼質量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至少從我自己的經驗和實踐來看,大多數蛋殼質量較差的情況都是由鈣造成,但鈣并非影響蛋殼質量的唯一營養素。很多時候,正是鈣以及其他因素導致情況變得更糟。因此,我在這里對其他營養物質進行了非常籠統的討論,家禽飼料配方師在檢查現有的蛋雞飼養計劃或重新開始設計新飼養計劃時應該考慮這些營養素。
常量礦物質
在我看來,第二重要的常量礦物質就是磷。在制作飼料配方時,應盡可能降低磷的添加量(與鈣相反),以免干擾腸道對鈣的吸收。此外,目前市場磷酸鹽價格高企,這應該不是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
同時,如果沒有其他更復雜的原因,還應盡可能降低氯的添加量,尤其是在一年中的溫暖月份。
為此,我們應該經常在蛋雞飼料中使用碳酸氫鈉,因為大多數人考慮到碳酸氫鈉比食鹽(氯化鈉)價格高得多,而不會使用碳酸氫鈉。
此外,人們也會經常忘記添加鎂,但最近有研究表明,添加比之前更高含量的鎂可以獲得更好的蛋殼質量,因為鎂可以提高蛋殼膜的強度。
最后,雖然尚不明確鉀在蛋殼質量中的作用,但在低蛋白日糧中,因鉀的含量也相當低,這肯定會影響電解質平衡,從而在夏季有可能導致蛋殼質量問題。我發現提高鉀含量的作用相當好,但要保持電解質平衡。
微量礦物質
我們通常會將微量元素和維生素混為一談,稱之為VTM預混料,并由他人確定其添加量和濃度。我們經常認為他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但老實說,我們都是在盡自己最大努力憑著經驗去猜測。最新的權威參考資料(指NRC第九版)出版于1994年,至今已過去了近30年,其中的參考標準是否還有參考價值?我們都不得不根據我們的經驗做出“最佳”的猜測。
實際上,大多數飼料專業人員很少或根本不關注這類營養素,因此作為一種安全措施,我們傾向于過量添加遠高于動物需要的此類營養素,但我們不要忘了,常量和微量礦物質通常會在過于復雜的基質中相互作用或相互拮抗。因此,在蛋雞飼料中正確添加微量元素并非像在其他動物(如肉雞)飼料中那樣簡單。也許正因為如此,我們應該關注天然飼料原料中的微量元素含量,但目前我們卻完全忽略了這一點。
植酸酶
這種成功的商用酶/概念可用于釋放部分與植酸結合的磷,這種結合磷大量存在于玉米等谷物和大豆中。此外,這種酶還會釋放其他分子或使酶能夠接觸難以接觸的其他營養素。
某些釋放出的營養素可能有益,其他則不然(也是一個黑箱概念)。令人感興趣的是,植酸酶還可以釋放出一些微量元素,雖然現有的研究可以指導我們朝這個方向發展,但在飼料配方中卻沒有考慮到這一點。事實上,植酸酶在蛋殼質量中的作用仍然是一個值得關注的研究領域,至少在我看來是這樣。就我個人而言,在蛋雞飼料中使用植酸酶時,尤其是對于具有延長蛋周期基因和/或產大蛋基因的蛋雞,我會感到些許困惑。
有機酸
這是另一個讓人感到費解的領域,僅僅是因為有大量可用研究,但沒有通過正確渠道進行適當傳播。一些(但不是全部)有機酸有助于更好地消化日糧中的鈣,這對于高日齡蛋雞的飼料尤為有用。我更喜歡從一開始添加較低水平總鈣和有機酸,這種方法降低了機體必須通過消化、吸收和新陳代謝來處理原本大量鈣的壓力。這在飼養前期可能成本較高,但如果從整個飼養周期考慮,這樣做物有所值。
維生素
維生素D對于鈣的有效吸收必不可少,過量攝入維生素D并不意味著我們能最大限度地提高鈣的吸收效率,所以凡事適度為佳,過猶不及。實際上,過量添加維生素D可能還會產生一些副作用。
若想保持最佳代謝水平,還需要其他維生素,這可能對高日齡蛋雞更為重要,但我們缺乏確切的數據。少量飼料配方師會在產蛋后期飼料中添加VTM預混料,而其他配方師則會忽略營養的這一方面,只注重提高鈣含量。
鈣源
不僅僅是鈣(或者更確切地說是鈣缺乏)會導致問題,選擇鈣源不當或使用粗細不均的石灰石(或其他鈣源顆粒)顆粒混合物同樣也會導致各類問題。
已有研究表明,海貝殼和牡蠣殼可以改善蛋殼質量,但成本較高,因此僅在出現問題時才使用。純碳酸鈣也是一種理想鈣源,因為我們知道它的確切濃度和生物利用率,但碳酸鈣成本也非常高。在實際生產中,也有使用石灰石、大理石粉和其他工業或自然鈣源的,因為這些鈣源往往非常便宜。
雞蛋一直被認為是一種經濟實惠的營養來源,這一點并沒有給養雞業帶來什么實質性幫助,因為雞蛋低廉的價格對使用質量較好的飼料原料造成了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