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癥是腸管從自然孔道或病理性破裂孔道脫至皮下或其他腔內的一種常見病。根據發生部位分為臍疝、腹壁疝、陰囊疝和膈疝。
常見的臍疝是由于臍孔閉鎖不全,引起小腸管潛入臍孔和皮下而引起的。腹壁疝是由于腹部肌肉撕裂,腸管通過肌肉間隙進入皮下而引起的。陰囊疝是由于鼠蹊管擴張或破裂,腸管通過鼠蹊管進入陰囊而引起的。膈疝是由于膈肌破裂,腸管進入胸腔而引起的。除膈疝外,其他三種疝癥均表現發生部位腫大、腹痛、腹圍增大、呼吸和脈搏加快、嘔吐、排糞減少。膈疝一般表現精神極度沉郁、呼吸困難。
一般情況下臍疝很難治愈。治療措施臍疝、腹壁疝、陰囊疝三種疝癥發病初期可降低腹壓、局部按摩、熱敷、將腸管緩慢送回腹腔,但無法根治本病,只有手術治療才可徹底治愈。
(1)對于疝孔小的外疝采用皮外縫合法處置:將臍疝豬仰臥保定、腹壁疝側臥保定、陰囊疝倒提后肢保定,常規術部消毒,局部麻醉,先將疝內容物還納入腹腔,然后用左手食指插入疝孔內,右手持針線(12~18號線)進行閉鎖縫合,從皮外離疝孔約1cm處進針,以左手食指肚面試著進針深度,穿過皮膚、肌層、腹膜,再透出皮外為一針,依次進行均勻的皮外縫合,打結時,提升力度,狠提勒緊。
(2)對于疝孔大的外疝切開疝孔皮膚進行縫合,以免腹膜撕裂。難復性疝宜常規手術切開,分離粘連的腸管。術后應加強護理。(資料來源:小豬倌妮妮,豬豬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