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豬的壽命較長,但繁殖壽命有限,最佳的繁殖階段較短。青年種豬從性成熟開始利用起,繁殖成績不斷提高,一般2~3歲時達到最高峰,以后逐漸下降直至性衰竭。青壯年公豬(3歲內)性欲強,精液品質好,受胎率高,四肢健壯,肢蹄病少,一般3歲以后,性欲變差,體重大且笨重,四肢不靈活且肢蹄病多,配種能力差;青壯年母豬發情明顯,受胎率高,產仔數多且健壯,泌乳力強,哺育的小豬生長快、生活力強,一般母豬產 6~7胎以后哺乳能力變差,體大笨重易踩壓死傷仔豬,由于腹部肌肉松馳,側臥哺乳時下面一側乳頭往往難外露而仔豬吃不到乳,老年母豬的后代生活力較弱,生長發育也較緩慢。
綜上所述,在現代化養豬生產中多利用青壯年種豬,除個別生產性能特別優秀的個體外,種公豬一般利用2~3年,不超過4年,種母豬一般利用6胎左右。種豬的年淘汰更新率在1/3左右。合理的母豬產次結構應為:0~2產占35%~45%,3~6產占45%~55%,7產以上占10%以下。
對出現以下問題的母豬應及早淘汰:
(1)離乳后不發情:離乳后14天以上未發情,經獸醫處理后仍不發情。(2)連續返情:連續三個發情期配種未受胎、 (3)子宮炎:經藥物治療處理,久治不愈。(4)異常分娩:難產、子宮收縮無力,產仔困難,連續2胎以上需徒手助產。(5)產仔數少。(6)哺乳性能差。(7)患有肢蹄疾病。(資料來源:養豬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