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正忙著關注國內小麥及玉米的行情,而近日海關的一則數據引發了關注。
根據中國海關數據顯示,今年1至4月份,中國對部分俄羅斯農產品的進口明顯增長。
比如,1至4月,我國共進口小麥618.4萬噸,同比增長了約3%。
而其中從俄羅斯進口的小麥數量為9.7萬噸,雖然相較于600多萬噸這9.7萬噸占比很小,但是相比去年同期來看卻出現了大幅增長。
去年同期,我國進口俄羅斯小麥的數量僅為不到5000噸,所以對比今年的這9.7萬噸,漲幅就達到了1840%。
這么一看,是不是很驚人?
不止小麥,同樣大增的還有大麥。
同樣是今年1至4月,我國共進口大麥605萬噸,其中進口俄羅斯大麥30萬噸,同比增長幅度達到了924%。
中國突然大買俄羅斯谷物,這引發了一些關注。
但其實主要原因是俄羅斯谷物確實物美價廉。
像小麥、玉米等價格均低于其他進口國家水平,再加上地理位置也更近,因此運費也更低廉。
不過,這并非是重點,重點是什么呢?
重點是前段時間,俄羅斯舉行大選,普京再次當選俄羅斯總統,在他新的任期時率先開啟訪華行程,并且還發表了一份重要的聲明,其中特別提到了進一步發展并擴大中俄在農業領域的貿易合作。
其中提到了兩件事:
一是加大兩國農產品的相互市場推入。
尤其是提到了大豆、豬肉、谷物、油脂等多個產品。而這一點,從這兩年的中俄貿易中就早有體現。
比如,在2022年,我國正式允許俄羅斯全境小麥入華,因為當時正值俄烏沖突,因此此消息一經發布,還引發了很大關注。
眾所周知,俄羅斯是全球最大的小麥出口國,其小麥的產量以及出口量的變化都對全球小麥市場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但是目前,只有俄羅斯的春小麥被準許對華出口,而根據俄羅斯專家稱,冬小麥潛力更大,于是俄羅斯也在尋求擴大小麥的準入范圍。
此外,聲明中特別提到了大豆。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大豆進口國,每年進口大豆的數量達到八九千萬噸之多,有時甚至過億。
而大豆的主要進口來源以美洲居多,且俄羅斯并不是大豆主產國,所以供應量也有限。
但是俄羅斯卻是我國頭號非轉基因大豆進口來源,雖然從數據上來看,截至目前,我國進口的俄羅斯大豆數量同比有所下降,但預計在后續的幾個月中這個量也會補上來。
而聲明中提到了另一件重要的事,就是俄羅斯將繼續推動在遠東及其他地區建立中俄農業合作試驗示范區。
俄羅斯地廣人稀,尤其是遠東地區,據相關數據表明,這一地區的可耕地面積達到2.2億公頃,而目前僅有一半被開發,所以潛力巨大。
而無論是從地域上、政治上,還是經濟上,與中國聯合開發合作都是最好的選擇,既能維護和加強兩國的雙邊貿易,同時也能保障糧食安全。
所以除了擴大相互進口范圍以外,共同合作開發遠東地區是更為深遠而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