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反應,自從接種口蹄疫疫苗之后生豬出現了不采食、嘔吐、拉稀、貧血等癥狀,甚至還有死亡的。對于以上的癥狀,有人認為是疫苗反應。但事實證明不完全是疫苗反應。其中多數是因接種疫苗而導致的其它疾病。
盡管打疫苗時豬采食狀態一切正常,但是它們也許正處于亞健康狀態。靠著體內接近臨界值的抗體,動用著全身的免疫系統與疾病抗衡著。此時,再接種口蹄疫疫苗,這種平衡就會被打破,導致各種疾病趁機逆襲。
口蹄疫疫苗是滅活苗,利用毒素來刺激豬只的免疫系統,從而產生抗體。當豬的免疫系統識別到這種毒素時,就會認為是口蹄疫病毒入侵。因而從對外的免疫部隊中抽調一部分“兵力”,來對付它。由于“兵力”分散,抵抗力不足,那些本來與豬的免疫系統處于平衡態的細菌或病毒,就會乘機反撲,進而使豬發病。
最常見的一個例子,當口蹄疫病毒入侵時,哺乳期仔豬會死,而大豬很少會死亡。但是相臨的兩家豬場,第一家一頭大豬也沒死,而另一家卻死亡很多。為什么會出現如此大的反差呢?原因是第一家接種兩次豬瘟疫苗,第二家沒有接種豬瘟疫苗。那些死豬是死于口蹄疫還是死于豬瘟呢?其實口蹄疫疫苗僅僅是一個引子,第二家的豬群在接種前,已經處于亞健康狀態。
因此,當我們打算給豬群打口蹄疫疫苗之前,一定先要消除豬群的亞健康狀態。有些養殖戶習慣于給仔豬斷奶后只做一次豬瘟疫苗,直到出欄。如果豬群打上豬瘟疫苗之后,已經超過3個月了。筆者建議先打豬瘟疫苗,7天后再防口蹄疫疫苗。有些豬場存在較為嚴重的氣喘病,筆者建議先治療7天氣喘病,然后再打疫苗。豬越大,身上帶的隱性病就越多。因而對于那些大豬,最好防疫前一周,飼料中加入疾病防治藥物,如防治下血液原蟲病(紅細胞體、弓形體、鉤端螺旋體等)、細菌病、病毒病等藥物。
防治方法
平時做好生物安全和預防工作。如懷疑為口蹄疫時,立即向上級有關部門報告疫情,并采集病料送檢;對發病現場進行封鎖,按上級業務部門的規定,執行嚴格的封鎖措施,按早、快、嚴、小的原則處理;對豬舍、環境及飼養管理用具進行嚴格消毒;病豬隔離,加強護理,對癥治療,促進口腔和蹄部的康復;體重達到一定重量的病豬,經有關部門批準,可集中屠宰,按食品衛生部門的有關法規處理。一定要作好消毒工作,防止病原擴散傳播。發病地區可用口蹄疫O型滅活疫苗注射,進行緊急免疫接種,有一定預防效果。
防治措施
1、抗口蹄疫血清25ml用法:一次肌肉或靜脈注射,按1kg體重0.5ml用藥。
2、高錳酸鉀溶液和龍膽紫液的使用方法:先以0.1%高錳酸鉀溶液沖洗患部,然后涂1%~2%龍膽紫液。
3、使用明礬5g、黃連5g、硼砂5g、冰片5g、兒茶5g,將患部洗凈消毒后,撒到患處,也可以用明礬水涂抹患處。
4、保持豬舍內安靜、干燥衛生、通風良好、溫度適宜。
5、加強護理,在飲水中添加黃芪多糖+Vc飲水,以減少應激,降低死亡率。(資料來源: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