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是產業化發展的必經之路,在整個供應鏈中,飼料企業一方面會消耗糧食,另一方面將糧食轉化為價值更高的飼料產品,通過中間差價來為企業創造利潤。從成本構成來看,飼料企業除了糧食采購的主要成本外,還需要承擔其他的生產成本、銷售成本和管理成本。只有從多方面實現對成本的有效控制,才能有效提高飼料企業的經濟效益,助力飼料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任彥燕,2024)。
供應鏈管理對飼料企業的意義
供應鏈是將產品或服務提供給最終用戶的整個過程,該過程往往涉及產業鏈的上中下游,以穩定暢通的功能網鏈結構形成經濟命脈(李萍等,2024)。對飼料企業而言,供應鏈包含了原料采購生產加工、市場銷售、物流運輸、售后服務等環節以便更好地聯系產業鏈上下游的企業或客戶,可以將飼料供應鏈視為供需無縫銜接的戰略合作組織。飼料供應鏈的完整性和規范性不僅有利于保證飼料產品和配套服務的質量,提高客戶滿意度,而且還能通過供應協同、資源整合、信息共享等方式實現對市場需求的快速響應,以提質增效的方式降低運營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供應鏈視角下飼料企業成本控制的常見問題
1.飼料企業缺乏供應鏈管理意識
受傳統管理理念的影響,部分飼料企業缺乏供應鏈管理意識,沒有對產業鏈上下游的資金進行系統整合,反而過度追求“大而全、小而全”。這種縱向管理模式強調飼料企業對資源的絕對控制,雖然能將研發、生產、銷售、運輸、服務于一身,但難以將有限的資源用于核心業務打造上。這種過于分散的經營業務和資源配置,一方面給飼料企業的內部管理提出嚴峻挑戰,另一方面容易導致各部門、各環節間各自為政。如各部門僅考慮自身利益最大化,難以在飼料企業內部形成協同機制,部門間的內耗和低效管理無形中增加了飼料企業的運營成本(李登茂,2023)。
2.飼料企業的供應鏈不完善
市場營銷直接關系著企業經濟效益,因此,企業在與產業鏈下游企業或客戶維護良好關系的同時,容易忽視對產業鏈上游的管理,以至于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尋找性價比合理的原料供應商,供應鏈不完善的問題在飼料企業中也較為普遍。對飼料企業而言,生產加工所需的糧食往往源于產業鏈上游的供應商,兩者屬于采購與被采購的關系(徐丹,2023)。雖然糧食采購情況與生產成本、飼料品質直接相關,但少有飼料企業能主動與糧食供應商達成戰略合作,并以供應鏈管理的方式獲得價值增值部分。
3.飼料企業的采購成本和物流成本偏高
采購成本和物流成本在總成本中的占比較高,企業多從這兩方面人手實現對成本的有效控制(孟福剛,2023)。但在供應鏈視角下,飼料企業難以實現對糧食供應商、第三方物流的有效控制,存在采購成本和物流成本偏高的問題,不利于飼料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以采購成本為例,玉米等飼料原料市場價格除了受供求關系影響外,還與替代原料的市場價格有關(毛雨,2023)。在缺乏市場信息調查情況下,飼料企業盲目選擇糧食供應商,或者在市場價格高位大批量采購飼料原料會進一步增加飼料企業的采購成本,導致生產出來的飼料產品失去價格優勢。
供應鏈視角下飼料企業的成本控制措施
1.精準定位客戶群體
供應鏈視角下,飼料企業要想實現對成本的有效控制,需要深入分析產業鏈下游群體的特點,并結合客戶的實際需求,精準開展原料采購、生產加工、市場銷售、物流運輸、售后服務等經濟業務活動。飼料企業為打開市場,實現飼料產品的促銷,還需要精準定位客戶群體,通過對客戶群體的分類管理,提高飼料企業的投入產出率(瞿文一,2020)。
2.完善飼料企業的后勤服務
后勤服務是保證經濟業務活動正常開展提供的以服務為主要目的的工作。在供應鏈視角下,企業存在大量的原料采購及復雜的供應鏈關系,所以需要更高效、可靠的后勤服務作為保障(楊利斌,2013)。對飼料企業而言,鑒于后勤服務的重要性,一方面要結合客戶的實際需求及戰略規劃目標來進一步完善后勤服務體系,切實滿足供應鏈管理的要求。另一方面要重點關注原料采購、生產加工、市場銷售、物流運輸等經濟業務活動的后服務工作,構建從訂單管理、倉庫儲存、物流運輸到飼料產品交付、售后服務的完整后勤網絡體系。在此過程中,飼料企業需要明確自身的供應鏈定位,對工作流程、資金流程等方面進行系統分析,通過后勤服務來實現提質增效,不斷改善供應鏈的工作流程和實物流程,最后結合客戶的實際需求完善后勤服務工作,提高信息傳輸與產品運輸效率。同時,飼料企業要不斷完善后勤管理制度,圍繞經濟業務活動制定規范化標準,要求員工按照規范進行操作,實現對成本的有效控制。以飼料生產加工為例,飼料原料存在種類復雜、數量眾多、價格不一的特點,取用時要明確記錄飼料原料的種類和數量,避免漏記、錯記的問題。而且要定期對飼料原料進行盤點,確保賬目和實際庫存的飼料原料數量相符。在規范的物資后勤管理下,飼料企業才能盡可能地避免飼料原料的無意損耗,實現對成本的有效控制。
3.了解宏觀市場環境
宏觀市場環境包含的范圍較廣,如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這些因素雖然不受企業所控制,但能通過產品、產能、管理等方式進行調整,提高企業對宏觀市場環境的適應性(趙陽和李曉光,2016)。在供應鏈視角下飼料企業需要積極了解宏觀市場環境,生產和銷售符合客戶實際需求的飼料產品。而為了實現成本控制,提高經濟效益,飼料企業要圍繞市場動態,對供應鏈進行適度的優化和調整。如匯總飼料產值產能的變化情況,并根據最新的政策法令,市場行情,調整采購、生產和營銷計劃,保證飼料供應鏈的科學性和連續性。另外,飼料企業還需要通過市場調研的方式掌握客戶的歷史訂單及產品競爭力等信息,做好產量和生產周期的調整保證飼料企業能與宏觀市場環境相適應,最大限度控制供應鏈成本。
4.優化飼料企業的采購和物流管理
供應鏈包含產業鏈的上中下游,因為涉及范圍廣,且信息傳遞需要時間,因此,從最初糧食種植到最終動物源性食品消費的這一過程往往具有延遲性。在成本控制中,飼料企業既要考慮供應鏈的延遲性,關注供應鏈各環節的潛在風險,又要優化飼料企業的采購和物流管理,實現對市場需求的快速響應。為此,飼料企業要加強風險管控,從原料采購、物流倉儲等方面優化管理,避免人為因素給飼料企業造成經濟損失(蘆琳,2023)。如考慮到糧食漲價可能帶來的風險問題,飼料企業可以密切關注玉米的市場價格,在低價位通過期貨等方式訂購原料,或者與糧食供應商簽署訂單合同,規避漲價可能造成的損失。而在物流倉儲管理方面飼料企業要強化與第三方物流平臺的合作,或者自建飼料專屬物流渠道,提高物流配送服務的時效性(欽方,2016)。如從成本控制角度出發,積極與第三方物流平臺協商物流費用,并對飼料原料和飼料產品的物流交付環節進行監控,確保物流訂單和收貨信息的完整性,從而按時、按量完成飼料物流運輸。為進一步降低飼料產品的物流成本飼料企業還需要對倉庫進行合理布局。當客戶發出訂單需求時,能第一時間從倉庫調配飼料產品,快速響應市場需求,有效避免貨物丟失、過期發霉變質等問題,進而減少飼料企業成本支出。
5.建立健全飼料供應鏈系統
供應鏈系統致力于在產業鏈的上中下游打造一體化的功能網鏈結構,這種結構有利于實現對信息流和物流的有效控制(張水旺和陳康,2022)。隨著供應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飼料企業要想更好地對供應鏈進行管控,可以借助信息系統的技術優勢通過信息系統平臺對供應鏈各環節進行監控,了解原材料采購、產品庫存、產品運輸等環節的具體信息,切實保證飼料產品質量,降低飼料企業運營成本。另外,供應鏈視角下,飼料企業與產業鏈上下游的企業或客戶屬于利害攸關的戰略合作關系,這種關系要以精誠合作、良好信譽來維持。因此,要在信息共享中兼顧整個飼料供應鏈的利益,在不損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盡可能地對產業鏈上下游的企業或客戶共享市場信息,確保能基于正確市場信息作出準確的預測和戰略調整。飼料企業要增進彼此之間的信任度,經常組織企業或客戶進行溝通交流,及時了解合作伙伴的經營狀況和發展戰略,開誠布公地反饋合作中的問題,及時作出調整。如針對產業鏈上游的糧食供應商,飼料企業要準確告知糧食需求的品種、數量和質量要求,并希望雙方能保持緊密、開放式的合作關系,從而建立健全的飼料供應鏈系統。
6.加強對糧食供應商的績效考核
飼料企業應圍繞供應鏈建立績效考核準則(張文法,2023),重點考察糧食供應商的日常表現、信譽度、產品質量及交付率等方面的因素。供應鏈視角下,飼料企業與糧食供應商維持戰略合作關系的根本目的在于借助糧食供應商的資源、信息和技術,并將其轉化為飼料企業自身的競爭優勢,所以對糧食供應商的績效考核尤為關鍵。
一方面可以從飼料產業鏈上游挑選出值得信賴且富有競爭優勢的糧食供應商;另一方面能與糧食供應商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提高對市場動態的預見性,避免風險問題給飼料企業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以成本控制為例,飼料企業采購的糧食成本增加意味著利潤變低或售價變高,不利于飼料企業參與市場競爭。因此,在控制采購成本過程中,飼料企業要對比市場中同類型糧食的市場價格和質量,并對糧食供應商提出成本要求,通過參數的量化分析來對糧食供應商進行績效考核,最終擇優選擇。
席蕊《供應鏈視角下飼料企業的成本控制措施》
來源:寵物食品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