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木本源新型蛋白飼料加工與高效轉化技術”現場觀摩與成果發布會在廣東省梅州市五華縣召開。會議圍繞木本源新型蛋白飼料原料豐產、加工提質、轉化增效等項目研究,項目組發布了木本源飼料植物豐產栽培系列技術、木本源植物專效功能菌株、木本源飼料蛋白減損發酵技術、木本飼料產業化模式和我國首個木本源飼料概略養分數據庫等10項研究成果,表明我國基本建立了木本飼料智慧豐產綠色栽培、加工貯藏、功能成分挖掘及精準飼喂技術體系,推動實現木本飼料從“不會用、不好用、不想用”到“會用、好用、想用”轉變,產生了顯著的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
“木本源植物蛋白含量高、生物量大、功能成分豐富,飼用潛力大,是拓寬蛋白飼料資源的重要途徑。”貴州大學特聘教授、項目組負責人楊富裕說,國家支持木本源植物飼料化應用,木本植物可以種植在耕地以外的干熱/干暖河谷區、荒漠、灘涂、鹽堿地、沙地、礦山和油田復墾地等邊際性土地。
據介紹,我國天然活立木總蓄積量190多億立方米,每年可提供采伐、撫育、間伐和加工等林木剩余物木本飼料資源10億噸以上,每年果樹剪枝、城市行道樹修剪等產生枝葉1億噸以上,加大木本源飼料資源開發利用是解決我國飼料飼草短缺、發展節糧型畜牧業的重要途徑之一,同時對修復和改善生態環境具有重要作用。
“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木本源新型蛋白飼料加工與高效轉化技術”緊緊圍繞國家糧食安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飼草產業發展戰略需求,以草食畜牧業系統理論為指導,基于木本源植物飼料生產利用產業鏈與技術研發創新鏈融合原理,按照木本源植物增產—營養與功能提升—畜禽高效轉化的思路,研發出一批飼料桑、檸條、辣木等新型木本植物種植、加工、飼喂一體化全產業鏈關鍵技術,建立木本源飼料產業技術體系,構建“以木代糧”農林牧復合經濟模式,實現豆粕減量替代,促進節糧型畜牧業發展,提升我國木本源飼料產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
走進位于五華縣的廣東巨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飼料廠房,粉碎機正將剛收割的蛋白桑進行粉碎處理,隨后直接裝入噸包進行青貯發酵。該公司總經理王玉志介紹,公司通過推動“木本源新型蛋白飼料加工與高效轉化技術”落地,建設了木本源蛋白飼料加工廠。在項目組的指導下,通過核心技術將雜交構樹、飼料桑、辣木、檸條等木本植物破碎后,利用多菌種復合益生菌進行發酵,轉化為生物量大、功能成分豐富的新型蛋白飼料。據介紹,木本飼料產業化生產線今年10月正式投產,年產能達10萬噸,形成了從科研、種植、養殖到深加工的完整產業鏈,帶動農戶有耕、有種、有養、有就業、有收益。
會議邀請了中國工程院院士譙仕彥、印遇龍對項目成果進行指導。成果發布會前,各項目課題組相關人員及關聯成果轉化單位負責人等100余人到五華縣華城鎮西林村飼料桑種植基地、朱坑崗工業園區木本飼料廠、水寨鎮平湖村養殖示范基地進行現場觀摩,深入了解“木本源新型蛋白飼料加工與高效轉化技術”的進展情況和取得成效。
來源:農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