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國糧食生產實現“三增”,總產量首次邁上1.4萬億斤新臺階,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初見成效,進一步夯實了國家糧食安全根基。糧食供應形勢持續改善,國內糧價整體處于相對較為合理的區間。在最低收購價政策和適度寬松貨幣政策的支撐下,預計糧食市場不會出現大的下跌,中期仍有表現機會。
托市政策全力支撐短期糧市全面企穩
今年糧食全面豐收,糧食市場供應增加,年初以來,國內糧價逐步回落。但在國家小幅上調小麥最低收購價,稻谷主產區河南、江蘇、黑龍江和安徽四省啟動稻谷最低收購價預案,以及中儲糧增加玉米儲備收購規模等政策支撐下,加之糧價有反彈要求,短期內糧食市場逐步企穩。
稻米市場:12月11日,黑龍江雞西大米加工企業圓粒粳稻收購價2630元/噸,圓粒粳米出廠價3640元/噸,周環比均持平。吉林德惠大米加工企業超級稻收購價2940元/噸,超級稻米出廠價4360元/噸,周環比均持平。安徽巢湖大米加工企業新季普通粳稻收購價2660元/噸,周環比持平;普通粳米出廠價3740元/噸,回落20元/噸。浙江杭州市場安徽產優質晚秈米批發價4300元/噸,江蘇產粳米4460元/噸,周環比均持平;黑龍江產圓粒粳米4640元/噸,回落20元/噸。廣東東莞常平市場江蘇產優質雜交晚秈米批發均價4410元/噸,湖北產優質晚秈米4990元/噸,黑龍江產普通粳米4780元/噸,周環比均持平。
小麥市場:12月11日,河北石家莊國標二等普通小麥進廠價2430元/噸、衡水2410元/噸,河南新鄉2460元/噸、周口2430元/噸,山東菏澤2460元/噸,江蘇徐州2440元/噸,周環比均持平;山東濟南2400元/噸,下跌20元/噸;山東德州2420元/噸,安徽宿州2440元/噸,均上漲10元/噸。
玉米市場:12月11日,北方港口玉米(容重700g/L,水分14.5%)平艙價2070~2090元/噸,周環比下跌10~20元/噸;廣東港口二等玉米價格2200~2220元/噸,上漲10~20元/噸。
貨幣政策適度寬松中期糧價有望走強
短期來看,目前正值秋糧上市高峰,由于我國糧食增產且產量再創紀錄,市場供應不斷增加;但今年谷物進口有所下降,部分減輕了糧食市場供應壓力。今年1~11月我國共進口糧食14731萬噸,同比增加442萬噸。其中,大豆進口9709萬噸,同比增加830萬噸;谷物進口5022萬噸,同比減少388萬噸。國家收儲政策和最低收購價預案仍在執行中,預計春節前國內糧食市場仍將保持相對穩定走勢。春節后,由于最低收購價預案執行期結束,政策托市力度將有所減弱,加上儲備糧輪出開始增加,短期市場價格可能有所回落。但當前糧價已處于相對低位,如部分稻谷主產區收購價仍在最低收購價附近徘徊,部分主產區小麥收購價也與最低收購價相距不遠。因此,糧食市場價格回落幅度不會太大。中期來看,糧食市場仍有表現機會。
一是國家對糧食安全的重視程度繼續提升。202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保護種糧農民和糧食主產區積極性,健全糧食價格形成機制。結合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預計2025年我國糧食產量仍有增長可能。我國糧食價格相對較穩,在國際糧價處于低位的情況下,2025年糧食進口可能會有增加的趨勢,市場供應壓力不小,大幅上漲沒有基礎。
二是糧食市場主體的持糧信心或將增強。最近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定調,要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保持流動性充裕。這是自2011年以來我國貨幣政策從“穩健”首次轉向“適度寬松”,意味著經濟將會更加活躍,物價也將適度上漲。隨著“適度寬松”貨幣政策效應逐漸顯現,作為百價之基的糧價預計也會跟隨上漲。
三是稻谷最低收購價上調的可能性較大。隨著適度寬松貨幣政策的實施,加之2025年小麥最低收購價已經小幅上調,稻谷最低收購價或全面小幅上調。因最低收購價調整已由每年一調改為兩年一調,加上適度寬松貨幣政策的實施,預計稻谷最低收購價上調幅度與小麥相比可能穩中略升。(全文刊登于2024年12月17日糧油市場報A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