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群應激所帶來的影響有大有小,輕則食欲降低,身體消瘦,重則死亡。所以,現在養豬場(戶)都比較重視減少豬群應激,提高養豬效益。
減少豬群應激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注意豬舍空氣凈化。
惡劣的空氣質量是引起豬肺炎的主要原因。戶外散養的豬幾乎不發生肺炎,這是因為大量的新鮮空氣起了作用。由于每棟豬舍的大小、飼養密度各不相同,所需的氣流類型也不相同。搞好通風要做到風扇和通風口能隨意控制。要千方百計防止賊風,因為賊風更易引起應激。除了考慮整棟豬舍的通風狀況外,還要考慮賊風的強度,高速的賊風可使豬感到寒冷而引起應激。
其標準是,豬身水平處的風速不應超過每秒0.3米。如進風口位置不當,門沒關好,門窗破了或者墻上和簾子上有洞,賊風都會增強,這樣豬就會發生呼吸系統疾病。即便在最熱的天氣,也要對風速加以控制。
2、注意豬舍溫度控制。
理想的溫度條件下,豬只任何時間都會感到舒適。酷熱和寒冷都會造成應激,降低豬的免疫力,增加發病機率。應保證新斷奶仔豬舍足夠溫暖。必要情況下進豬前應提前24小時為豬舍增溫。豬對溫度的需求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降低,豬友們要制定逐漸降溫的計劃或辦法,更要按照嚴格規定進行實施。
3、注意豬舍濕度控制。
豬對舍內的濕度也有一定的要求,相對濕度低于50%就太干,高于75%又太濕。如果舍內濕度太低,極易引起豬只發生呼吸道疾病。潮濕空氣的導熱性為干燥空氣的10倍,冬季如果舍內濕度過高,就會使豬體散發的熱量增加,使豬只更加寒冷;夏季舍內濕度過高,就會使豬呼吸時排散到空氣中的水分受到限制。
4、注意豬體清潔與豬舍消毒。
豬體污穢,病菌大量繁殖,易引發各種疾病,增加養豬成本,降低養豬效益。生產中可采用加強通風和在室內放生石灰塊等辦法降低舍內濕度。
5、控制好豬群密度。
飼養密度是否合理不僅與豬的發育狀況有關,還與豬的肺炎有密切的關系;密度變化依氣候不同,夏季應盡可能的小,冬季可稍大一些,但每個圈舍內應有總面積2/3的干燥地面用于豬只躺臥和休息。無論是水泥地面還是裸露的地面,都要保證睡眠區的清潔干燥和舒適,從而減少豬的應激。降低斷奶仔豬的飼養密度是非常關鍵的。斷奶仔豬:3頭/平方米、生長/肥育豬:0.75平方米/頭。
6、給飲清潔無公害的水。
飲水消毒可減少水中病原對豬只造成的應激,減少豬只發病,提高豬只的健康水平。最好是采用地下水或不含有害物質和微生物的水,同時要注意隨時供應清潔充足的飲水,以滿足豬體的需要。
7、注意日糧營養。
高溫環境下豬采食量減少,造成能量供給不足。為緩解豬受高溫環境的影響,一般在高溫季節應給予豬較高營養濃度的日糧,以彌補因高溫引起的能量攝入量的不足。(資料來源:豬e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