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過去兩周小麥出口銷售表現良好,出口檢驗數量也相當不錯,可是由于小麥市場基本面利空,大盤看來很難聚集看漲人氣。下面是必須關注的幾個影響因素。首先,除了美國,其它大部分小麥主產國和出口國的小麥產量均有望大幅提高,在這里我們就不得不提一下前蘇聯國家。今年夏季以來,前蘇聯的小麥出口商積極進入國際市場低價銷售小麥。僅烏克蘭就有望出口450萬噸小麥,相比之下,去年的出口量為零,2002年的小麥出口量為600萬噸。
上周加拿大政府把春小麥產量預估調高到了2430萬噸,這要比上次預測數據高出220萬噸,也要比美國農業部在7月份公布的數據高出80萬噸。毫無疑問,加拿大也將想方設法出口過剩的小麥供應,而其主要目標市場就是中國。事實上,世界小麥供應商都在考慮對華銷售小麥。
今年中國小麥產量高于預期,因此2004/05年度中國的小麥進口形勢很值得關注。世界出口市場傳聞“中國今年必須大量進口小麥”,可是上周中國實際上向東南亞提供了10萬噸飼料小麥。
因此上周初的樂觀情緒很快減退,結果周五小麥期價盤級而下,考慮到美國農民已經開始收獲春小麥作物,加拿大小麥有望豐產,因此筆者認為今后兩周內小麥價格還將處于跌勢。
今年美國玉米和大豆均有望達到創紀錄的水平,這也只能使得小麥市場面臨的問題更加棘手。玉米和大豆收獲在即,倉庫很快就會被填滿,農民很可能先考慮清空軟紅冬小麥庫存,為即將收獲的大豆和玉米騰出空間,這將會給小麥市場增添更多的壓力。
雖然遵循典型的季節性走勢,小麥期市秋季上漲的可能性較大,不過世界小麥豐產在望很可能遏制到價格漲勢。此外,小麥出口競爭激烈也預示著大盤季節性上漲非常短暫,而且更加乏力。今年大盤估計會在9月底到10月初創下季節性高點,而不是10月底到11月初。如果在此期間大盤確實上漲,不管漲幅有多少,都將是種植戶的銷售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