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飽受需求匱乏困擾的美國小麥種植戶終于迎來希望,因為中國開始進口美國小麥,而其他許多小麥主產國面臨天氣問題或者因為地緣政治因素而限制出口。
今年3月初美國小麥價格開始上漲,標志著幾年來首次出現牛市。 但是隨后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一度打斷了小麥市場的漲勢。盡管如此,全球小麥貿易仍在繼續。
美國小麥協會主席Vince Peterson表示,美國將保持其作為全球小麥供應國的獨特地位。他解釋說,許多因素有利于美國小麥出口,比如美墨加三國貿易協議 (USMCA)已經獲批,使得美國小麥可以自由進入墨西哥的市場。墨西哥通常每年從美國進口約380萬噸(1.44億蒲式耳)小麥。美日貿易協定也使得美國小麥可以和澳大利亞以及加拿大小麥在平等競爭的基礎上進入日本市場。
今年1月中旬中美也達成了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中國的關稅稅率配額達到960萬噸。Peterson表示,小麥可占到這一年度配額的大約400萬噸(1.47億蒲式耳)。
Peterson稱,如果沒有發生新冠疫情,美國小麥會享受更大的市場和業務增長。現在這種增長前景可能有所減弱。Peterson在2017年成為美國小麥協會的第四任主席。
他表示,中國代表著美國小麥消費的增長機會。中國的商機在于兩個方面:一是中國需要補充枯竭的國家小麥儲備,私營面粉加工企業的采購需求。中國私營面粉加工廠進口并加工目前中國未種植的小麥。面粉加工行業可以享受一些關稅豁免,可以用來采購這些較高價值類別的小麥,包括春小麥、高蛋白的硬紅冬小麥、軟紅小麥和白小麥。
他解釋說,我們非常渴望看到中國進入市場并開始進口小麥。
在美國和中國的貿易戰期間,中國轉而從加拿大、俄羅斯、烏克蘭、哈薩克斯坦、羅馬尼亞、澳大利亞和阿根廷等多國采購小麥。但是Peterson稱,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改變了全球小麥出口業務。他說,如果中國轉向這些國家,他們將聽到自己不愿聽到的答案,因為這些國家在限制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