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來躲去,小麥還是沒躲過這一劫。
最近的小麥更是無比瘋狂,瘋狂到什么程度呢?
一個是中儲糧的周度小麥投拍持續放量,并且是大單頻現。
另一個則是,隨著投放量的猛增,小麥被拍在了沙灘上,小麥均價快速下滑,創下了截至目前的年內新低。
本來小麥就搖搖欲墜,結果市場又來一劑“猛藥”,本周中儲糧小麥投放量再創新高,達到了81.2萬噸。
這下直接把小麥市場砸得是暈頭轉向,找不著北了,去年大跌行情的即視感油然而生,市場信心再度走低。
在悲觀情緒的籠罩下,大家心里也開始打鼓:小麥究竟要跌到什么時候?還漲得起來嗎?
雖然說小麥跌跌不休,但觀觀仍然維持之前的判斷,即小麥雖然跌勢洶洶,但有底,在2600-2700元/噸區間小麥有較強的支撐力。
首先,中儲糧的投放可以說是非常兇猛,一方面是距離新麥上市還有不到一個半月的時間了,時間緊迫,所以著急投放。
但另一方面也說明,投放已經快接近尾聲了,正處于最后瘋狂上量的階段。
還是那句話,市場真正害怕的不是投放,而是沒完沒了的投,一旦知道快投完了,情緒反而沒那么緊張了。
而另一方面,我們也注意到,雖然投放的量在猛增,但是成交率也在上升,而且價格下滑的程度并沒有那么大。
如果按照一般邏輯來說,上量一下猛增,市場很可能會承受不住,那么就可能出現頻繁壓價的現象,降價、流拍,然后如此反復。
這樣的劇情在去年的行情中就曾多次上演,但今年要比去年好得多。至少目前來看,投放雖然猛增,但是成交率也跟著走高。
比如,上周小麥累計投拍達70多萬噸,而成交量達到了53萬噸,成交率約為73.3%。
而雖然隨著投拍量的猛增,成交價格重心也在不斷下滑,但總體下滑的幅度并沒有那么大,相較于節前下滑幅度約在20元/噸左右。
這至少說明兩件事:
一是小麥的需求并沒有那么差。
市場一直在說需求差,主要說的是面粉的消費差和飼用替代差。
當前正處于面粉消費淡季,面粉也確實是銷不動,而飼用方面就更加無緣,但是這并不代表企業采購小麥的意向就一定不高。
因為我們之前一再提到過小麥由于晚熟期的問題,新小麥剛上市時是不能大量使用的,需要摻兌陳麥,所以企業就要備庫相當一部分陳麥留作備用。
現在距離新麥上市越來越近,所以企業也有意采購陳麥備庫,所以小麥的需求也隨之增加。
二是市場對價格基本是認可的。
從成交率以及成交價格來看,也沒那么糟,至少說明市場對拍賣的價格是基本認可的,而我們知道,“中字頭”的價格是具有風向標意義的,所以這也相當于基本給小麥劃定了一個價格的范圍區間。
雖然說小麥不會停留在當前價格不動,但是有了區間范圍,也就意味著小麥的波動是可控的,不會深不見底。
那么小麥啥時候能漲起來呢?
短期來看,投放正處在高峰期,供應壓力仍然較大,即便企業有備庫的需求,但不足以消化這么大的投拍量,所以小麥仍以震蕩偏弱居多。
后期可關注政策糧投拍進入尾聲后,市場的反應。
通常這時候市場會有兩個反應,一個是觀望,另一個則是對優質的貿易小麥需求大增,所以這個時候往往也是小麥最容易迎來轉機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