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播放器av少妇影院-欧美xxxxbbbb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www.jhygf.com

當前位置: 首頁 » 維生素 » 正文

維生素C原料藥的市場出路

  作者: 來源: 日期:2003-01-01  

  今年年初,Vc價格從去年下半年的不到4美元/公斤,又逐漸上漲到 7美元/公斤。去年Vc原料藥上演的從一路飆升到高臺跳水的驚險劇目,給中國Vc原料藥業留下的后遺癥是,國內生產廠家紛紛擴產或復產,四大巨頭(東北制藥總廠、江蘇江山制藥公司、華北制藥集團、石家莊制藥集團)中石藥從原來的1.5萬噸擴產到了3萬噸,其他三家也都擴到了 1.5萬噸,而幾家停工數年的Vc企業也已經復產,中國Vc總生產能力將接近8萬噸。

  按2003年全球各主要Vc原料藥生產企業公布的擴產計劃,到2004年,世界Vc原料藥生產能力將達到15萬噸。與生產能力急劇擴大形成鮮明對比,10多年來,國際Vc市場的容量卻一直穩定在8.5萬噸左右,沒有大 的變化。而這8.5萬噸根本不可能被中國企業所包攬,于是,一些專家已經在擔憂,Vc新一輪價格戰將來臨。

  那么,中國的Vc原料藥就只能坐等價格戰的爆發嗎?8萬噸Vc的市場出路在哪里?

  出口國外難有新突破

  我國是全球Vc原料藥的主要生產國和供應商,目前全球Vc市場的年銷售額有5億美元,2002年我國V c出口創匯就達1.5億美元,2003年更是高達2.1億美元。目前中國Vc年產量達5萬余噸,而每年出口就達4萬噸,產量和貿易量均占到世界市場的半壁江山。

  我國在Vc原料藥的生產上占有一定優勢:原料比較便宜,國內企業普遍采用的“兩步發酵法”比較先進,不僅使Vc的成本低于國際企業,而且對環境污染也小。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優勢,才使得國內的幾大企業在近幾年與國際巨頭羅氏與巴斯夫的拉鋸大戰中笑到了最后。

  但笑容能堅持多久?

  中國化學制藥工業協會顧問、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俞觀文認為,目前中國Vc原料藥企業正面臨一系列問題:一是Vc生產成本上漲。通常情況下,化學原料藥穩健經營有賴于成本的相對穩定。但隨著我國糧食漲價,石油化工產品和能源價格迅猛上漲,Vc的原料成本已上升了15%-20%。二是我國出口退稅率的降低。出口退稅率下降了2%-3% ,也就意味著Vc 生產企業下降了2-3個利潤點。如果按照2003年我國Vc出口4萬噸、創稅超過2.1億美元計算,我國Vc行業因出口退稅率的降低至少要減少500萬美元的收入。三是國際巨頭不可能讓中國Vc獨步國際市場。日本武田的 6000噸生產線隨時有可能開工;跨國公司羅氏雖然退出了Vc原料藥的生產,但收購羅氏的荷蘭DSM集團也許比羅氏更強悍;德國的巴斯夫也在時刻準備多分一杯羹。而且,國外早在10年前就在研制“一步發酵法”,一旦這種方法研制成功,Vc的生產成本肯定會大大降低,而國內的“兩步發酵法”技術將明顯落后。

  所以,俞觀文對國內Vc生產企業的一味競相擴產表示擔憂。很明顯,如果中國Vc原料藥的市場出路沒有新的突破,仍然按照已有的生產經營方式,將8萬噸Vc全部砸向國際市場,那么情況可想而知。

  俞觀文給記者看了一張圖表,圖表顯示我國Vc產量從1992年的9981 噸增長到2002年的5138 6噸,出口量則從1992年的7388噸迅速增長到2002 年的40653噸,出口增長率每年大概在130%左右,超過了年增長率,而國際需求的年增長率是5%。由此也可以看出,占據國際市場半壁江山的中國Vc如果還想在國際市場上有大的突破已經很難。

  另一方面,過分依賴國際市場,也使得中國Vc原料藥生產企業吃盡了苦頭,“1995年羅氏發動的價格戰,使我國Vc企業損失慘重,到1997 年,原先26家企業僅剩幾家苦苦支撐。這就說明過分依賴國際市場是很危險的,風險很大。”俞觀文說。

  制劑市場通路未形成

  在國內Vc原料藥生產企業競相擠向國際市場的同時,國際巨頭已經挾利器悄然登陸中國市場。羅氏公司的V c泡騰片“力度伸”,在中國的年銷售額已近1億元,占了我國Vc制劑市場過半的份額。尤其是去年突如其來的一場非典,喚醒了人們的保健意識,維生素的消費日益升溫。面對國內市場的變化,中國的Vc生產企業在想什么?

  據了解,華藥、石藥、江山制藥等幾大Vc企業都有Vc制劑產品,但不是企業的主打產品。東北制藥總廠市場部的楊女士在電話中告訴記者,東總也有Vc制劑產品,只不過目前還是在局部市場銷售。因為如果要在全國市場鋪開,需要大量投入,這和企業的市場通路有關。“我們以前沒有做過非處方藥,大流通大網絡還沒有形成;而且,老百姓對V c的認識也還不夠充分。”

  華北制藥集團從去年就已提出要進行產品結構調整,其中調整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由原料藥為主轉向原料藥和制劑并重”。記者聯系到華藥新聞中心的智女士,她告訴記者,華北制藥集團維生素重點產品Vc 也將由以原料藥為主逐步向制劑方向轉變。其中,Vc-Na、Vc-Ca等系列產品已經批量生產,同時企業還加大了對維生素類營養保健品的研發投入。她承認,進行戰略調整,加大制劑產品和制劑市場的開發,肯定是 Vc原料藥生產廠家未來的發展方向。

  拓寬思維出路在腳下

  俞觀文說,我國Vc產業要想在競爭中保持優勢,應該拓寬發展道路,尤其是向業外拓展,學會幾條腿走路。

  他認為,我國Vc生產企業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下工夫:首先要增加品種規格,使之能夠適應不同的深加工需要,使下游企業拿去就能使用。國外Vc的衍生物很多,有鈉鹽、鈣鹽、棕櫚酸酯、硬脂酸酯、硫酸酯、甲醛衍生物、雙異丙胺鹽等,且用途已擴大到油脂、農業、動物飼料、照相業、冶金等方面,相比較來說,我國的Vc產品則過于單調,市場廣度不夠。因此,Vc生產企業必須重視醫藥業外的市場領域。

  其次,要積極開拓國內市場。俞觀文說,目前我國對Vc原料藥的年用量僅為6000噸左右,人均用量僅為 5克,而且90%用于醫藥,只有10 %用于食品和飲料添加劑,在其他領域用量更少。而發達國家的Vc人均年用量在 60-90克,以美國為例,40%的Vc用在醫藥領域,而60%用于食品、飲料、保健品或者是飼料行業等其他方面。我國的Vc消費若能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以人均年用量60克和12億人口計算,則可以開辟出一個高達7萬噸左右的大市場。“現在國內的市場條件正在逐漸成熟,很多添加了Vc的飲料、食品受到了市場的歡迎。如大家都熟悉的紅牛飲料 就是Vc飲料,在中國市場已賣到1億多罐;上海羅氏、百時美施貴寶等企業生產的Vc泡騰片,已經成為市場新寵。”

  第三,在國際原料藥市場擁擠不堪的狀況下,應爭取在Vc制劑方面尋找國際市場的突破。俞觀文指出,我國 Vc生產企業仍普遍存在重原料、輕制劑現象,Vc制劑的生產水平相對落后,技術不過關。比如國內也曾有企業生產過泡騰片,但是放置一年就顏色變黃、產品變質。盡管目前已有民生藥業的“21金維他”等產品在爭取出口。但是我國Vc 制劑缺乏國際競爭力仍是不爭的事實,所以,提高Vc制劑研發和生產水平已經成為當務之急。

  可喜的是,目前國內已有一些企業意識到Vc制劑市場的巨大潛力,開始進行Vc制劑和保健產品的生產和市場培育。比如西安利君制藥集團推出了“維口佳Vc泡騰片”,前不久記者在北京懷柔的一個小山村采訪時,居然看到該企業的銷售人員在進行產品推廣。該集團負責人稱,在 Vc泡騰產品市場上,利君集團有信心把“維口佳”打造成一個強勢品牌。而石藥也宣稱要開發Vc制劑和保健產品。江山制藥則已推出Vc含片、Vc 鈣片。

  俗話說,條條大路通羅馬,Vc原料藥的市場出路其實就在腳下。

  

 
 相關新聞  
管理員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飼料》雜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