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維生素C在出口數量上呈現三次高峰期:一次是2~4月,另一次是7~9月,最后是12月份。反映了其市場需求的季節性特征和12月份出口退稅率下調的影響。在2003年出口的維生素C中,食品或飼料添加劑級占總量的3.8%,化學品級占96%,藥用級占不到0.1%。其中食品添加劑級與化學品級價格差異不大,特別是在價格下降到一定階段時基本上就沒有區別。
初步測算,國內藥用、食品添加劑和動物飼料添加劑級維生素C的需求比例為9∶0.6∶0.4。據廣泛的信息顯示,國際市場上維生素C的55%用于醫藥領域,35%用于食品和飲料,10%用于飼料行業。由于維生素C有眾多的下游應用領域,產品種類又紛繁復雜,其下游產品的發展空間非常廣闊。
目前,在維生素C家族中銷售最旺的有維生素C酸及鈉鹽(鈣)、維生素C磷酸酯、95%或97%的維生素包膜顆粒,異維生素C鈉、維生素C纖維素等。業內人士認為,目前我國的穩態包膜維生素C的產量還不能滿足需求。2003年我國維生素C貿易區域仍集中在歐盟、北美和韓日,這三大區域占到近83%的份額。
無論是從人們的生活水平和飲食結構,還是從其畜牧業的發展狀況來看,這些地區都是全球維生素類產品需求量最大的地區。2004年我國維生素C出口仍面臨兩大主要風險:一是反傾銷調查的陰影沒有散去,二是擴產與需求的矛盾反復激化。
美國是我國維C出口的大戶,一旦它進行反傾銷調查,那我國維C行業的損失將不可避免的。如果從產能上估算,2004年全球產能有近12萬噸,而我國四大家族就將占到8.2萬噸,約占全球產能的68%(東北制藥總廠2.2萬噸、維爾康1.5萬噸、維生藥業3萬噸、江山制藥1.5萬噸,巴斯夫集團2萬噸、DSM集團1.5萬噸)。
面對這么多的供貨量,下游是不是有足夠的消化能力?從理論上講是有潛力的,起碼我國擁有的13億人口就是巨大市場。除了人用外,畜牧業的需求量比人還大,飼料添加劑所用的維生素C約占55%的份額,可見維生素C在我國飼料添加劑市場還有待擴展。
2004年維生素C產業仍將圍繞供需主題,演繹“星球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