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播放器av少妇影院-欧美xxxxbbbb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www.jhygf.com

當前位置: 首頁 » 反芻動物 » 正文

后阜陽事件:羊奶消費強勁增長!

  作者: 來源: 日期:2003-01-01  
我國羊奶消費將進入成長期

  不久前的“大頭娃娃”事件,讓國內的奶粉企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在近期新推出的奶粉廣告中,各奶粉商不約而同地將“安全”作為了主要賣點。然而記者發現,在眾多廠家為了重塑市場形象而努力的同時,一種“另類”的乳產品——山羊奶,也悄然加入了這場市場爭奪戰。目前上市銷售的羊奶產品分為瓶裝液態奶、干奶片、獨立盒裝奶粉三種包裝,純味和甜味兩種系列。山羊奶的價格比一般的牛奶稍貴:168毫升的瓶裝液態奶售價約為2.5元,而市場上流行的250毫升裝“利樂包”牛奶售價為2元左右。羊奶品種雖然不及牛奶制品多;但從產品的包裝、設計上也能看出廠家的用心。業內人士認為,隨著羊奶脫膻技術的應用和人們對羊奶營養價值的認同,我國羊奶消費開始從導人期進入成長期。

  脫膻脫出新市場

  據了解,羊奶中礦物質和維生素的絕對含量比牛奶高1%,相對含量比牛奶高14%;鈣、磷的含量是人奶的4~8倍,且鈣磷比例非常合理,使其更易于消化吸收;羊奶粉的蛋白質含量為24%,高于牛奶粉的18%。有關營養專家也認為,雖然“羊奶比牛奶更適合幼兒和老人飲用”的說法還需權威部門進一步認證,但山羊奶的確具有較豐富、全面的營養成分。但這么好的一種奶制品為什么多年來一直沒有市場呢?

  湖南省食品質量監督檢測所總工程師楊代明認為,羊奶的膻味是影響消費的主要原因,也是羊奶市場一直不能發展的最大阻力。另外,目前奶業競爭的“同質化”現象十分嚴重,羊奶及相關產品想利用“差異化”的優勢脫穎而出,絕非是空談和臆想。但隨著羊奶脫膻技術的應用和廣大消費者對羊奶營養價值的認同,羊奶有望在乳品市場上擁有自己的一片天空。

  蒲公英南海乳業公司是—家從事羊奶加工生產的企業,該公司在廣州開設了四家羊奶制品專賣店,據該公司負責人關董介紹,羊奶營養全面,不僅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還具有獨特的保健作用。現代醫學研究證明,由于羊奶中免疫球蛋白含量較高,在一些有效成分上遠遠高于母乳。為此,關董認為,隨著羊奶脫膻技術的應用和廣大消費者對羊奶營養價值的認同,羊奶有望在乳品市場上大出風頭。大連九羊食品公司也是國內較大的一家經營羊奶制品的企業,目前該公司的產品已經正式進軍商場超市內銷售,創造了800箱羊奶在幾天內銷售一空的戰績。

  在國際市場,羊奶的生產和銷售也日漸呈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在一些歐美國家,羊奶已成為人們生活必需的消費品,其市場占有率達到80%以上,羊奶及其制品的價格也比牛奶高一半以上。

  市場份額小 生產企業少

  和牛奶、豆奶相比,羊奶在中國乳制品市場的份額還很小。目前國內有幾十家羊奶企業,規模都在幾百萬元左右,業內尚無領導性品牌。對此,廣州奶業協會理事長王丁棉表示,目前羊奶奶源主要集中在陜西、山東等地。廣東有一定規模的羊奶企業只有4~6家,山羊存欄數僅500~1000頭。由于羊奶產量的限制,不少企業無法進行大規模生產,所以目前羊奶企業一般以加盟店的形式經營。

  王丁棉認為,羊奶市場占有率與羊奶產量低密切相關。牛奶一天產量一般在20公斤,而羊奶只有5公斤左右。雖然目前已出現幾十家羊奶企業,但由于奶山羊自身的生活習性和生理特殊性——奶山羊不能集中飼養,所以企業不能規模化、產業化地發展奶山羊養殖;另外,羊奶產量高峰期是在春夏季,正是消費淡季;牛奶產量高峰期在冬季,正是消費旺季,這也制約了羊奶市場的發展。而羊奶的高價格定位也限制了消費者的選擇。更為重要的是,目前羊奶消費還沒有形成熱點。蒲公英和草原羊媽媽等公司均表示,盡管企業已有能力改善羊奶的膻味,但很多消費者仍是老觀念,—般性地宣傳還無法打動他們。對此,王丁棉認為,牛奶行業經營的經驗值得借鑒,羊奶行業也需要類似中國奶協這樣的組織來引導消費,培育市場。另外,可以充分利用奶山羊繁殖快、養殖成本低的特點,進行羊肉和羊奶產品的組合經營。

  伊利是我國一家優秀的奶制品生產商,是靠“牛”發家致富的,旗下的牛奶產品暢銷全國,就這樣的大型奶制品生產商也沒有自己的羊奶產品。另外,其他一些知名奶制品商也沒有自己的羊奶產品。為此,業內人士認為隨著羊奶加工技術的不斷完善,和消費者觀念的改變,羊奶產品也會迎來更廣闊的市場。但如果這些廠家繼續忽視對羊奶的有效利用,那么必將喪失又一個成為行業領跑者的機會。若其競爭對手先發制人地掌握了開發羊奶產品的主動權,那么落后就只能有“被動挨打”的份了。

  

 
 相關新聞  
管理員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飼料》雜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