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初,隨著三里畈鎮古塘河村第250個沼氣池的建成,羅田縣已修建高標準的沼氣池8000個。這是羅田縣扶貧開發辦公室在探索“扶貧到戶”新途徑中取得的新成果。
為了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和生態環境,羅田縣扶貧辦在積極爭取國家扶持、將沼氣建設正式列入扶貧項目。
在開發農村能源的過程中,羅田縣扶貧辦首先在古塘河村辦沼氣示范點。該村由開始的單一沼氣建設改為“沼氣、豬圈、廁所、牛欄、曬場”“五位一體”綜合配套建設,實行治山、治水、治路、治亂、治愚一起抓,成了各地學習借鑒的榜樣。該村“沼氣扶貧”工程試點成功后,縣扶貧辦與縣能源辦聯手向全縣推廣。他們共同精選優秀池型,培訓技術隊伍,加強建后管理,實行建、管、修一條龍的服務,大力鼓勵農民參與這一活動。縣里規定,農戶每修建一個沼氣池,由扶貧辦補助扶貧資金500元。這一政策極大地激發了農民建沼氣池的積極性,近幾年來,每年以1000個左右的速度遞增,全縣已累計建沼氣池8000個。到目前,鳳山鎮鳥雀林村、曬谷石村、三里畈游河村、九資河鎮圣人堂村等幾十個村都結合“沼氣扶貧”工程創建了高標準的生態文明垸落和旅游民俗村,有效地改變了“砍柴做飯煙熏眼,糞水蚊蠅滿庭院”的狀況,改善了衛生環境和生活質量,促使全縣的扶貧開發建設上升到一個新的水平。
現在,羅田農民親切地稱“沼氣是我們農民的福氣”。他們總結辦沼氣的好處是:凈化環境,節約能源,減少開支,增加收入。據測算,因沼氣的推廣使用,該縣每年少砍伐山林6萬畝,節約用
電80萬度,提高優質有機肥力16萬噸,節約農藥化肥投資200多萬元,年新增收入可達5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