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播放器av少妇影院-欧美xxxxbbbb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www.jhygf.com

當前位置: 首頁 » 畜牧業動態 » 正文

生態養殖——養豬業的必然趨勢!

  作者: 來源: 日期:2003-01-01  
傳統的農戶散養肉豬,采用農副產品作為飼料來源,各種添加劑應用較少,養殖效益不高,但豬肉品質有一定的保障;由于與居民相處密切,對農村衛生環境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但整體對生態環境破壞不大。但隨著養豬業規模化、產業化的發展,以及人們對豬肉質量不斷提高的需求,當前我國養豬產業的生產形勢面臨著挑戰。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違禁飼料添加劑和抗生素的濫用。部分豬場為了片面追求利潤,從促生長、控制疾病和提高瘦肉率等目的出發,超量或違禁使用礦物質、抗生素、防腐劑和類激素等。如為促生長而使用“高銅”、“高鋅”飼料,造成排泄物礦物質含量超高影響土壤生態;使用砷制劑和安定以促生長和提高飼料利用率,造成豬肉中有害物殘留直接危害人體健康;為使肉豬體型豐滿,而違禁使用“瘦肉精”導致大量人員中毒的惡性案件也屢有發生??股氐拇罅繛E用,導致耐藥性、殘留和過敏中毒等一直是長期的危害,更是我國加入WTO后農產品要面對的巨大挑戰。這些現象在我國還較為普遍,造成消費者對豬肉品質的不信任,嚴重危害到人們的健康和行業發展。

  2、養殖造成的環境壓力越來越大。采用集約化方式飼養,據測算一個存欄萬頭的肉豬場,日排糞尿、污水量達100多噸,相當于1個5-8萬人的城鎮生活廢棄物排放量。豬場排放的污水化學需氧量(COD)、5日生化需氧量(BOD5)和懸浮固體物(SS)分別超過國家標準的53倍、76倍和14倍。部分豬場污水不經處理,含有大量病原微生物和超高含量的氮、磷等直接排入河流,將嚴重污染水源,進入土壤也將造成大量礦物質和營養素的富集,破壞土壤植被生存。同時豬場惡臭在空氣中散發,造成空氣質量惡化和對大氣環境的污染。

  據報道,廣東珠江三角洲地區規?;B豬污水排放量已超過工業污水。由于畜牧業污水排放對環境造成的污染日趨嚴重,廣東深圳、東莞、中山等地大批規模化養殖場已從2000年始實施環保搬遷,向山區轉移,同時實施健康型的生態養殖模式。

  3、疫情的凈化和控制責任重大??刂曝i場疾病是養豬生產的保證。近年世界畜牧業的疾病流行情況令人堪憂,從轟動一時的臺灣豬口蹄疫事件到影響多年的歐洲“瘋牛病”事件,不斷發生的香港禽流感事件,直至今年初誤傳的非典型性肺炎與禽流感有關的事件等都給各地畜牧業造成了重創,有的甚至引起恐慌。豬場疾病復雜,其中豬能引起人畜共患的疾病達25種之多。各地豬場近年疾病流行情況不容樂觀,傳統的流行疾病依舊威脅豬場安全,如部分省市的口蹄疫、豬瘟、豬偽狂犬等時有發生,一些新的疾病如藍耳病、豬流感、PCV2等開始影響生產的安全,部分以前危害不大的疾病如豬附紅細胞體、弓形體等也對豬場造成了較大的損失。往往為控制疫病,豬場不得不大量使用藥物,也造成藥物的濫用和殘留。

  為此需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加強營養配制研究,開發新型無公害飼料添加劑。飼料成本占養豬業總成本的65%左右,如何捉進生長,提高飼料轉化率是提高養豬效益的關鍵。在采用全價日糧的情況,應研制更為科學合理的飼料配方。如運用“理想蛋白質”的概念,合理配制日糧中能量、蛋白質水平以及氨基酸的組成,提高氮的利用率,減少糞尿中氮的排泄。研究表明(shriver,2000),添加合理的氨基酸后,日糧中粗蛋白水平降低4%,總氮的排泄量降低了49%,這樣既節省蛋白質的資源,又減輕了養殖對環境的污染。

  選用新型的無公害飼料添加劑,如微生態制劑,酶制劑、生物活性肽等能有效替代如抗生素、高銅等生長促進劑。它們可以消除飼料中抗營養因子,補充內源酶,提高飼料利用率。如植酸酶可提高飼料中植酸磷的利用率,既可減少飼料中無機磷酸鹽的添加,又可降低糞尿中磷的排泄量;益生素的使用可抑制腸內有害微生物菌群,以達到恢復腸道菌群平衡,增強非特異性免疫功能等,從而提高飼養利用率和畜群健康的目的。它和化學益生素、酸化劑等都是抗生素的有效替代添加劑。

  2、加強豬場環境建設,合理處理排泄物。豬舍的選址和合理布局是搞好養豬環境的關鍵。豬場應遠離居民區,盡量選用荒山、荒坡地建設,豬舍間隔合理,有一定的坡度和足夠的荒地用于污水處理,這樣既不占用耕地,又利于污水治理和生態利用。在生產工藝上要宜采用節水工藝,干清糞、勤打掃、少沖欄,將廢棄物的排放減量到最低。污水宜利用地形條件進行集中處理,經過“隔渣過濾—沉淀—厭氧—曝氧”后經多級生物氧化塘凈化;有條件的亦可建沼氣池,收集沼氣利用,用于種植精選漁塘養殖,進行綜合利用,實際養殖業和種植業、水產的良性循環。

  3、采用合量的生產工藝。加強豬舍小環境控制,注重空氣流通和環境溫度控制,及時清除廢水、廢氣,是保障豬群健康的關鍵。采用多點分散的飼養模式,控制適度的生產規模,利用健康養殖工藝的實施。如廣東華農溫氏畜牧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出欄肉豬68萬頭,采用“公司+農戶”的模式,即用農場飼養母豬生產小豬,廢棄物排放少,分散的農戶飼養肉豬而適度控制成小規模,利用廢棄物的處理和綜合利用,同時也有益于疾病的隔離和控制。

  4、加強疫情監控,確保生產安全。豬場萬事之大,莫過于防(疫)。重點是制訂好科學合理的免疫程序,嚴格執行防疫和消毒措施,盡量做到不發生疫情,不濫用藥物。抗體水平的定期監測和疫病的快速早期診斷是安全生產的重要技術保障。對一些重大疾病如豬偽狂犬、萎鼻、藍耳病等要進行定期檢測、徹底凈化。只有這樣,豬場才會有生產的安全保證。

  總之,面對養豬行業新的發展趨勢和不斷提高的社會需求,我們應與時俱進,積極應對,在育種、生產和經營等模式上都應有與之相適應的變化,只有這樣行業才能持續健康發展,企業才能始終處于不敗之地。

  

 
 相關新聞  
管理員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飼料》雜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