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煙臺萊山鎮農業園,一排排整潔的蔬菜大棚赫然醒目。大棚內,西紅柿、辣椒、茄子等蔬菜色澤鮮艷,新鮮誘人。一位正在采摘西紅柿的菜農高興的說,這就是鎮上的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之一,別看面積不是很大,但效益卻很好。
據了解,前幾年由于沒有跳出傳統農業的耕作模式,萊山鎮的農業效益一直不夠理想。去年,萊山鎮黨委、政府經過考察研究后決定,在全鎮發展生態型農業,并將其作為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重要舉措來抓。為此他們成立了農業園區,聘請了規劃設計部門對園區進行了科學規劃,確定了園區區域布局和發展重點,并初步建成了三個高檔次的無公害蔬菜基地;依托鎮里原有的市蔬菜生產基地,投資100多萬元,對120個蔬菜大棚進行了規范性改造,新上高標準大棚60個,注冊了“尖尖”牌無公害蔬菜商標,建起了無公害蔬菜監測車間,并通過了省級驗收,從而形成了一個占地2000多畝的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與此同時,他們還與煙臺師范學院聯合投資220多萬元,建起了集科研、示范、推廣于一體的食用菌科研示范基地,不僅年實現直接經濟效益60多萬元,而且還帶動了周邊200多戶農民從事食用菌生產。以東莊村為中心,投資360多萬元,完善了水、電、路等配套設施,建起了萬畝果業項目區,從而搭建起了萊山鎮生態農業的框架。無公害果蔬產品在市場上的暢銷,使農民的腰包鼓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