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業的發展為我們帶來了更多、更優質的畜產品,但在這些數字背后,也隱藏著規模化養殖所帶來的環境隱患。畜禽糞便污染問題日益嚴重,這一現狀如不能及時、科學解決,勢必影響農村環境質量。對此,記者就如何破解當前的畜禽養殖污染問題,采訪了一些養殖業主和有關專家。
養殖戶:治污成本高,糞便難處理
趙振香是河北省新樂市興牧奶業合作社的負責人之一,說起養殖場污染治理問題,老趙很為難:“我們合作社現在下邊有3個規模化養殖小區,總共有2000多頭牛,原來養殖得少,小區產生的牛糞通過堆肥可以賣掉一部分給農民,現在養殖規模大了,糞便賣不過來了,堆放在小區外,污染環境還占地。不是我們沒環保意識,問題是即便我們花錢建起了沼氣池,可以產生沼氣或者發電,那用不完的沼氣和電賣給誰,現在沼氣發電又不能并入電網,多余的電量賣不掉不也是浪費嗎?再說,建完沼氣池后,產生的沼渣、沼液如何處理,處理不掉污染豈不更嚴重。”
糞便處理成難題,廢水治理同樣困擾著養殖戶。同是新樂市的一位姓安的養殖戶告訴記者:“我們養殖場有500多頭牛,如果按照環保的標準看,也屬于規模化養殖場了,需要建設相應的污染治理設施,可現在一套廢水處理系統動輒上百萬元,而且上了治污設施運行起來也要錢,辛苦一年不吃不喝也不夠處理廢水的開銷,這讓我們拿什么去建設污染治理設施啊。”
不可否認,養殖業污染根源于整個行業在起步階段的無序和低層次發展,而污染治理的過程實質上正是產業升級和行業管理規范的過程。
“現在養殖業污染治理是難題,但卻是一道繞不開的坎兒。”新樂市畜牧水產局局長馬占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新樂是畜牧養殖大市,現在1.1萬頭規模養牛場有21個,年可生產鮮奶8萬多噸。正因為我們養殖規模大,污染治理責任也更大。環保成本是個關鍵問題,必須有相應政策來替養殖戶分擔一部分環保成本。現在我們也正在尋求更好的技術辦法來解決污染,降低養殖戶的治污成本。”
采訪中,記者發現,養殖業污染治理的矛盾在于,污染的制造者恰是需要脫貧致富的農民,如果單純以符合公眾利益的“環保”門檻來制約他們,很多人將失去飯碗。
專家:糞便干濕分離,依靠土地消納
在近日由河北省畜牧獸醫局主辦的第二屆全省生豬論壇上,有專家指出,“在畜禽污染防治和保障畜產品供給上,一些地方政府極易陷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境地,以為限制養殖就不會產生污染了,但事實是,養殖戶不養了,未來畜產品供應肯定出問題,這豈不是按住葫蘆浮起瓢。所以在畜禽污染治理上,我們更應該多去想出路和解決辦法。”
北京市中博農畜牧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多年從事規模化生態養殖場建設的公司,這家企業工程師刑映琨坦陳:“如果嚴格的從技術層面上講,規模化養殖場所產生的污染要想處理干凈是不可能的。所以,一些企業建設萬頭牧場,從環保上講,這就是制造‘生態災難’。雖然規模養殖場糞便污染不能完全處理、消除,這也并不意味著可以肆意排污,減少污染的辦法還是不少的。”
刑映琨介紹說:“從養殖戶角度來說,要想讓養殖場減少污染、降低治理成本,首要的是把糞便和尿分開處理、動物尿和養殖場污水分開治理。糞便一經產生便人工收集,干濕分離,比如雞糞在晾干后可配方制作成有機肥料,畜禽尿液化學需氧量排放濃度是工業和生活污水5倍以上,畜禽尿液和小區的雨水、污水要分開處理,這樣可以有效減少畜禽尿液濃度和處理量,降低污染治理成本。”
“無論采取何種污染治理工藝,畜禽養殖場所產生的污染最終還是要通過還田來解決,干糞要還田,建沼氣池產生的沼渣沼液也要還田。”石家莊市奶業協會副秘書長劉亞男認為,從政府管理者角度來說,要想減少畜禽污染,要在合理布置養殖密度上多下功夫。在國外一頭牛后面要跟著16畝耕地來消納污染,這一做法也警示我們,減少畜禽污染,不能是簡單的限制飼養,而是要限制一定區域內畜禽的飼養密度。
政府:實施“以獎代補”,堅持疏堵結合
一方面,合理限制一定區域內的飼養密度,從源頭控制污染產生。另一方面,對于已遭受畜禽污染的村莊和地區,河北省也開出了“以獎代補”鼓勵治污的“方子”,來逐步消除污染。
“哪個地方的農村環保做得好,省財政就給予更多的鼓勵支持。這就是‘以獎促治、以獎代補’。”河北省環保廳自然生態處處長張文平說,為進一步治理農村污染,河北省一方面開展了大規模的畜禽污染專項治理行動,對2001年5月前已建成的、地處禁養區內的畜禽養殖場限期搬遷或關閉,2001年5月以后建成的、地處禁養區內的畜禽養殖場采取關閉取締措施。對2001年底以后新建、改建和擴建的、未開展環境影響評價的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按照審批權限,依法處罰并責令限期補辦環保審批手續。
在“堵”的同時,還要“疏”,對污染治理好的要獎勵,目前河北省已經啟動了“百鄉千村”三年行動計劃。優先選擇位于環境敏感和重點區域100個鄉(鎮)的1000個行政村作為試點,以生態環境綜合整治為主要內容,從2009年開始,連續三年,集中實施“百鄉千村”環境綜合整治行動計劃。
“百鄉千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所需資金,采取政府補貼、部門支持、村鎮自籌多渠道方式籌措。在這個已經付諸實施的計劃中,記者了解到,河北省將利用兩年左右的時間,治理畜禽養殖污染的村莊303個,受益人口55萬。通過整治,試點村鎮將實現科學規劃畜禽養殖,通過建設養殖小區,實現人畜分離,養殖廢棄物得到有效處理,畜禽糞便綜合利用率大于70%。
據介紹,河北省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規劃期為2009年~2015年,其中2010年前為第一期,2011年~2015年為第二期。在第二階段,河北省將力爭用5年左右時間,到2015年,治理畜禽養殖污染村莊146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