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筆者走進七師一三一團職工劉鳳虎的奎屯錦農鴕鳥創業養殖基地,劉鳳虎正在暖圈里觀察小鴕鳥的生長情況。這50只小鴕鳥是他不久前投資10萬余元,從西安市購買的。
劉鳳虎告訴筆者,他以前一直做水泥加工生意。2010年,他開始發展養殖業,前幾年養過豬、牛、鴿子等,但由于把握不準市場行情,養殖都以失敗告終。一次次失敗沒有讓劉鳳虎失去發展養殖業的信心。2015年6月,劉鳳虎投資30余萬元,創立了奎屯錦農鴕鳥創業養殖基地,他從伊犁哈薩克自治州購進了28只非洲黑鴕鳥,開始了鴕鳥養殖事業。
劉鳳虎說,成年鴕鳥可以耐受各種惡劣的環境,無論酷暑嚴寒,鴕鳥都可以在露天養殖場成活,但小鴕鳥對溫度、濕度、飼草的要求很高。劉鳳虎給小鴕鳥蓋起了暖圈,引進保溫設備,每天到暖圈里觀察鴕鳥生長情況,給暖圈通風換氣,保持暖圈的干燥。最終,小鴕鳥的成活率達到了100%,這讓他信心倍增。
鴕鳥是食草動物,為便于飼養和節約成本,劉鳳虎種植了100余畝苜蓿和玉米,不僅保證了鴕鳥的飼料供應,還節約了3萬余元成本。
劉鳳虎給筆者算了一筆賬,他去年6月購買的28只鴕鳥,今年2月已上市出售。每只鴕鳥產肉80余公斤,每公斤鴕鳥肉市場價120元,僅銷售鴕鳥肉,一只鴕鳥的產值就達9600元,再加上鴕鳥的皮毛和鴕鳥蛋,每只鴕鳥的純收益達1萬余元,28只鴕鳥年純收益達28萬余元,比養殖羊、牛等牲畜收益高。
劉鳳虎還聘用了連隊3名貧困職工,每人年收入5萬余元。
說起今后的打算,劉鳳虎說:“我準備將鴕鳥養殖規模擴大到 500 只到1000只,每年出欄育肥鴕鳥1000只至1500只,將鴕鳥創業養殖基地打造成北疆地區集旅游、觀光于一體的養殖基地,幫助團場更多貧困職工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