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2歲的丁曉紅,9年前發起成立了“上杭鑫源烏兔專業合作社”,經過近十年的努力,合作社從原來的9名成員發展到332名成員,輻射帶動周邊省、市、縣586人(其中殘疾人有83人)養殖烏兔,從牧草生產、飼料加工、烏兔養殖到產品銷售,整個產業鏈解決了2000多名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問題,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她先后榮獲“全國百強農產品經紀人”、“福建省杰出創業女性”等稱號,不久前又成功當選龍巖市勞動模范。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丁曉紅畢業于湖南省人民警察學校,2002年隨丈夫回家鄉上杭縣通賢鄉通賢村創辦烏兔養殖場。她經過數年探索,創出了一條“養烏兔能致富”路子后,開始用一只兔子幫助鄉親們共同致富。
圖為12日丁曉紅烏兔養殖場科技人員在觀察烏兔生長情況。
丁曉紅動員在家留守的婦女、老人到兔場參觀學習,參加烏兔養殖合作社組織,定期舉辦技術培訓班,提升農戶科學養兔技術,提高經濟效益;采取訂單農業,統一采購原料,開展成兔回收銷售,降低農戶的風險。在她的廣泛發動下,鄉親們看到了商機,紛紛養起了烏兔。
她毫不保留地傳授給農戶烏兔防疫等技術難題,經常派技術員上門指導、打疫苗等,從未向農戶索取過報酬,深受鄉親們的好評。她積極幫助養殖戶解決飼養、銷售等問題,與廣東省農科院、華南農業大學對接,不斷提升烏兔的養殖技術,終于創出了一條集產供銷一體的致富路子。
對貧困戶,丁曉紅指導其學技術、養殖烏兔,親自把種兔送上門,待生了仔兔后再回收。通賢鄉嶺頭村村民鄧張英家中有兩個老人和兩個小孩,丈夫是從外地到嶺頭村入贅的,要顧及兩頭的家庭,日子過得十分艱難。
丁曉紅獲悉后,專門到她家動員其參加烏兔養殖合作社組織,由合作社免費培訓,資金由丁曉紅資助5萬元,再幫助其向銀行貸款8萬元。3個月后,一個存欄種兔300只,可年產值60萬元的烏兔養殖場已建好,當年10月底,產值就達45萬多元,銀行貸款全部還清,并得到政府的扶持,享受貸款貼息政策。現在鄧張英家準備裝修房子,擴大養殖規模。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自2002年以來,丁曉紅的專業合作社回收養兔戶成兔600多萬只,銷售額達2億多元。
丁曉紅經常自掏腰包,資助殘疾貧困戶養殖烏兔,贊助兔籠,幫助他們創業起步。這些年來與縣殘聯共同扶持了51個殘疾戶從事烏兔養殖業。古田鎮西山下殘疾人陳新林,家里有年邁的母親和體弱多病的父親,生活非常困難。丁曉紅得知后,把他招聘到合作社做殘疾人聯絡工作。工作一段時間后,陳新林想回家鄉自主創業。
合作社和丁曉紅給予其技術和資金支持,丁曉紅還以個人名譽贊助他300套兔籠。兩年后,陳新林靠烏兔養殖成了村里有名的致富能手,不但娶了媳婦,還蓋起了新房。他深受丁曉紅“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的影響,樂意助人,帶動周邊群眾包括殘疾人朋友養殖烏兔。
丁曉紅還十分關愛貧困學子。鄒開財、吳建金兩位孤兒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書后,因無錢交學費將面臨失學,丁曉紅毅然將采購兔飼料的10多萬元捐出,除了解決兩位孤兒的學費外,剩下的10萬元捐給村級教育基金會,用于幫助貧困生就讀。
2012年以來,丁曉紅為扶殘助殘、捐資辦學、公益事業等捐資、捐物超過70萬元。在丁曉紅的倡導帶領下,當地涌現出一大批愛心人士,遵紀守法、敬老愛幼、愛心互助、樂于奉獻等蔚然成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