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豬肉需求推高全球豬肉價格!”據德國《法蘭克福匯報》報道,荷蘭合作銀行近日稱,由于受非洲豬瘟和中美貿易摩擦影響,中國目前有1000萬噸豬肉的供給缺口。而另一方面,德國近期出口到中國的豬肉大幅增長。德國慕尼黑大學農業經濟學者君特多夫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憑借“德國制造”的名聲和中國大市場的需求,現在到德國養豬“不愁賣不出去”。
中國的生豬養殖量約占全球的一半。但自去年8月以來,中國一直在努力防控非洲豬瘟,生豬數量大幅減少。美國《華爾街日報》引述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稱,截至3月31日,中國生豬存欄為3.753億頭,比去年同期減少近4000萬頭,為20多年來的最低水平。同時,由于與中國的貿易爭端,美國豬肉正退出遠東市場。
而歐盟的統計數據則顯示,2019年1月,歐盟各國共出口36萬噸豬肉(包括內臟)到第三國,同比增長近8%。其中,出口到中國的豬肉同比增加14.5%,達到14萬噸以上。德國和西班牙是歐盟內出口豬肉到中國最多的兩個國家。
“中國人買走了我們的烤肉!”德國發行量最大的報紙《圖片報》幾天前甚至這么“喊”道。不過,德國養豬戶卻對中國的大量需求喜上眉梢。德國農民協會主席魯克維德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德國豬肉收購價格最近四周上漲約27%至每公斤1.73歐元,每頭豬比原先多賺30歐元。根據德國農民協會的數據,德國目前飼養的食用豬超過2700萬頭,是歐洲第二大、世界第四大豬肉生產國。
“現在是中國人到德國投資養豬業的最好時機。”農業經濟學者君特多夫指出,德國有51.1%的土地面積為農業用地,養豬場占其中的18%,約300萬公頃,主要集中在下薩克森州、北萊因-威斯特法倫州、巴伐利亞州。目前德國總計有近2.5萬家的養豬場,平均每家養豬超過1200頭。由于自動化生產影響,以及許多德國年輕人不愿繼承養豬場,德國預計未來十年內有一半養豬場“后繼無人”。
其次,中國投資者具有資金優勢。2013年,中國食品企業雙匯以71億美元收購美國最大的豬肉生產商之一的史密斯菲爾德。并購后,雙匯成為全球最大的豬肉食品企業。
君特多夫認為,中國投資者進入德國養豬行業,最佳的手段仍是并購。因為并購可以保持企業的基本框架,不需要重新學習各種法律規章。中國投資者需要的只是提高管理水平和開拓市場。
在德國投資養豬業,對中國投資者而言也有幾大好處。一是提升中國的養豬技術。在德國,養豬場自動化非常高,一個工人最多能養5000頭豬,飼料飲水、糞便和垃圾的處理都是自動化的,機械化已經進入養殖的各個環節。
二是德國養豬場控制豬瘟、口蹄疫、乙腦等傳染性疾病也非常有經驗。下薩克森州養豬戶克里斯蒂安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這方面不用養豬戶操心,因為德國設有一個完善的疫病防控體系。政府會派出專業的技術人員來管,從小豬抓起。
“德國養豬戶現在興起有機養殖。豬肉品質越來越好。”克里斯蒂安說,在有機飼養的環境下,豬擁有較多的活動空間,每天到戶外活動兩個小時以上。平時,他們也會給豬洗澡、聽音樂等,工作人員每天還要和豬短暫相處。養豬場都有自己的醫療區,發病的豬都可以在醫療區得到救治和休養。近年來,德國養豬場越來越多采用垂直整合的生產線,包括從育種到屠宰的所有生產階段,這樣有利于豬肉的安全。
此外,養豬場還可經營副業。比如,克里斯蒂安還培養寵物豬,寵物豬的收益更高,每頭可賣到數百歐元。養豬場里還設有小小的酒店,搞農場旅游,品嘗豬肉產品等。
記者還了解到,外國投資者在德國開設養豬場并不受限制,關鍵是按照德國法律進行管理。不過,把豬肉出口到中國等市場,還是有限制。比如養豬場把豬肉出售給出口商,出口商必須要獲得中國政府的認證。目前,德國已有10多家肉類集團被批準向中國出口豬肉。另外,德國運往中國的豬肉產品必須在德國飼養、宰殺、分解和加工。
中國的生豬養殖量約占全球的一半。但自去年8月以來,中國一直在努力防控非洲豬瘟,生豬數量大幅減少。美國《華爾街日報》引述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稱,截至3月31日,中國生豬存欄為3.753億頭,比去年同期減少近4000萬頭,為20多年來的最低水平。同時,由于與中國的貿易爭端,美國豬肉正退出遠東市場。
而歐盟的統計數據則顯示,2019年1月,歐盟各國共出口36萬噸豬肉(包括內臟)到第三國,同比增長近8%。其中,出口到中國的豬肉同比增加14.5%,達到14萬噸以上。德國和西班牙是歐盟內出口豬肉到中國最多的兩個國家。
“中國人買走了我們的烤肉!”德國發行量最大的報紙《圖片報》幾天前甚至這么“喊”道。不過,德國養豬戶卻對中國的大量需求喜上眉梢。德國農民協會主席魯克維德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德國豬肉收購價格最近四周上漲約27%至每公斤1.73歐元,每頭豬比原先多賺30歐元。根據德國農民協會的數據,德國目前飼養的食用豬超過2700萬頭,是歐洲第二大、世界第四大豬肉生產國。
“現在是中國人到德國投資養豬業的最好時機。”農業經濟學者君特多夫指出,德國有51.1%的土地面積為農業用地,養豬場占其中的18%,約300萬公頃,主要集中在下薩克森州、北萊因-威斯特法倫州、巴伐利亞州。目前德國總計有近2.5萬家的養豬場,平均每家養豬超過1200頭。由于自動化生產影響,以及許多德國年輕人不愿繼承養豬場,德國預計未來十年內有一半養豬場“后繼無人”。
其次,中國投資者具有資金優勢。2013年,中國食品企業雙匯以71億美元收購美國最大的豬肉生產商之一的史密斯菲爾德。并購后,雙匯成為全球最大的豬肉食品企業。
君特多夫認為,中國投資者進入德國養豬行業,最佳的手段仍是并購。因為并購可以保持企業的基本框架,不需要重新學習各種法律規章。中國投資者需要的只是提高管理水平和開拓市場。
在德國投資養豬業,對中國投資者而言也有幾大好處。一是提升中國的養豬技術。在德國,養豬場自動化非常高,一個工人最多能養5000頭豬,飼料飲水、糞便和垃圾的處理都是自動化的,機械化已經進入養殖的各個環節。
二是德國養豬場控制豬瘟、口蹄疫、乙腦等傳染性疾病也非常有經驗。下薩克森州養豬戶克里斯蒂安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這方面不用養豬戶操心,因為德國設有一個完善的疫病防控體系。政府會派出專業的技術人員來管,從小豬抓起。
“德國養豬戶現在興起有機養殖。豬肉品質越來越好。”克里斯蒂安說,在有機飼養的環境下,豬擁有較多的活動空間,每天到戶外活動兩個小時以上。平時,他們也會給豬洗澡、聽音樂等,工作人員每天還要和豬短暫相處。養豬場都有自己的醫療區,發病的豬都可以在醫療區得到救治和休養。近年來,德國養豬場越來越多采用垂直整合的生產線,包括從育種到屠宰的所有生產階段,這樣有利于豬肉的安全。
此外,養豬場還可經營副業。比如,克里斯蒂安還培養寵物豬,寵物豬的收益更高,每頭可賣到數百歐元。養豬場里還設有小小的酒店,搞農場旅游,品嘗豬肉產品等。
記者還了解到,外國投資者在德國開設養豬場并不受限制,關鍵是按照德國法律進行管理。不過,把豬肉出口到中國等市場,還是有限制。比如養豬場把豬肉出售給出口商,出口商必須要獲得中國政府的認證。目前,德國已有10多家肉類集團被批準向中國出口豬肉。另外,德國運往中國的豬肉產品必須在德國飼養、宰殺、分解和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