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8-10日,國家肉牛牦牛產業技術體系加工研究室聯合部分試驗站對國內肉牛屠宰加工企業進行了電話隨機調研,就目前肉牛屠宰加工企業的生產情況進行摸底,現就有關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調研對象
本次調研共電話訪問肉牛屠宰加工企業23家,涉及山東、河北、內蒙古、重慶、河南、甘肅、遼寧、安徽、云南、廣東、新疆等11省市自治區,覆蓋東北、中部、西部和南方四個肉牛產區。
二、調研結果
(一)肉牛屠宰加工企業開工情況
23家肉牛屠宰加工企業中,目前已開工生產的企業9家,占調研企業數量的39.1%,未開工生產的企業14家,占60.9%(圖1)。未開工企業中,等待當地政府審核同意的企業3家,占未開工企業的21.4%(圖2),全部集中在中原區域。其余企業則由于多種原因仍處于停產狀態。已開工屠宰的企業中,由于運輸原因致待宰牛源不足,平均屠宰量僅為正常屠宰量的50%左右。
2. 人員流動受限,部分鄉村封閉、隔離等生產工人無法到廠上班;某公司正常生產工人為350人,目前只有100名工人上班,嚴重缺乏一線生產人員。由于目前的隔離措施,外出返回人員需要隔離14天,更加重了活牛運輸、產品物流司機等人員的短缺。
3. 由于銷售不暢產品積壓,屠宰企業現金收入減少或無資金收入,導致企業現金流嚴重短缺,嚴重影響企業的開工生產和后續的恢復性生產。各級各地政府雖然出臺了許多優惠政策和扶持措施,但需要時間落地。
4. 由于戶外牛肉消費占全部牛肉消費的65%以上,目前餐飲企業全部處于停業狀態,嚴重降低了牛肉的終端消費量,產品銷售受限。
5. 由于育肥肉牛外調重地內蒙古采用官方網上電子檢疫證,施行站點檢疫的政策,導致內蒙古的育肥牛外調不暢,依靠外購肉牛進行屠宰的企業無法開工。
(三)幾點建議
1. 各級各地政府應真正落實國家有關菜籃子、生產資料等綠色通道等政策措施,盡快打通流通環節,確保人員、物資順暢流動。
2. 建議政府加大對屠宰加工企業的資金支持,延長貸款期限,大幅降低、減免企業各種稅費負擔,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3. 盡快有序恢復肉牛全產業鏈的正常生產,大力發展肉牛產業。
4. 屠宰加工企業大力發展牛肉及副產品的深加工,增加牛肉產品的花色品種,提高品質、延長產品的貨架期。
5. 進一步加快牛肉銷售的電子平臺建設,提高“線上”銷售比例。
調研參加人:羅欣、余群力、孫寶忠、趙改名、韓明山、韓廣星、祝遠魁、張一敏、李航
一、調研對象
本次調研共電話訪問肉牛屠宰加工企業23家,涉及山東、河北、內蒙古、重慶、河南、甘肅、遼寧、安徽、云南、廣東、新疆等11省市自治區,覆蓋東北、中部、西部和南方四個肉牛產區。
二、調研結果
(一)肉牛屠宰加工企業開工情況
23家肉牛屠宰加工企業中,目前已開工生產的企業9家,占調研企業數量的39.1%,未開工生產的企業14家,占60.9%(圖1)。未開工企業中,等待當地政府審核同意的企業3家,占未開工企業的21.4%(圖2),全部集中在中原區域。其余企業則由于多種原因仍處于停產狀態。已開工屠宰的企業中,由于運輸原因致待宰牛源不足,平均屠宰量僅為正常屠宰量的50%左右。
(二)開工率較低的主要原因分析
2. 人員流動受限,部分鄉村封閉、隔離等生產工人無法到廠上班;某公司正常生產工人為350人,目前只有100名工人上班,嚴重缺乏一線生產人員。由于目前的隔離措施,外出返回人員需要隔離14天,更加重了活牛運輸、產品物流司機等人員的短缺。
3. 由于銷售不暢產品積壓,屠宰企業現金收入減少或無資金收入,導致企業現金流嚴重短缺,嚴重影響企業的開工生產和后續的恢復性生產。各級各地政府雖然出臺了許多優惠政策和扶持措施,但需要時間落地。
4. 由于戶外牛肉消費占全部牛肉消費的65%以上,目前餐飲企業全部處于停業狀態,嚴重降低了牛肉的終端消費量,產品銷售受限。
5. 由于育肥肉牛外調重地內蒙古采用官方網上電子檢疫證,施行站點檢疫的政策,導致內蒙古的育肥牛外調不暢,依靠外購肉牛進行屠宰的企業無法開工。
(三)幾點建議
1. 各級各地政府應真正落實國家有關菜籃子、生產資料等綠色通道等政策措施,盡快打通流通環節,確保人員、物資順暢流動。
2. 建議政府加大對屠宰加工企業的資金支持,延長貸款期限,大幅降低、減免企業各種稅費負擔,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3. 盡快有序恢復肉牛全產業鏈的正常生產,大力發展肉牛產業。
4. 屠宰加工企業大力發展牛肉及副產品的深加工,增加牛肉產品的花色品種,提高品質、延長產品的貨架期。
5. 進一步加快牛肉銷售的電子平臺建設,提高“線上”銷售比例。
調研參加人:羅欣、余群力、孫寶忠、趙改名、韓明山、韓廣星、祝遠魁、張一敏、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