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農產品價格大幅上行,與下游需求旺盛有重要關聯。成本激增下,飼料產品價格也上行明顯,加之銷量增加,所以飼料企業盈利水平尚可。不過,在當前生豬價格急速下滑的背景下,高企的成本壓力,已對養殖戶形成沖擊。
分析師表示,2018年8月3日非瘟發生以來,東北生豬產能最大降幅約60%。2019年3月份散戶及規模場開始嘗試復產,但成功率并不高,至年底局部仍有疫情復發。2020年至今東北非瘟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產能恢復速度加快,至今生豬整體存欄量已恢復至非瘟前的70%左右,局部地區達80%~90%,規模場恢復速度快于散戶。南方復產相對較慢,多數恢復程度不足50%。
前三季度新建投產1.25萬個規模豬場,1.34萬個空欄規模豬場復養。截至9月底,全國生豬存欄達到3.7億頭,恢復到2017年末的84%;能繁母豬存欄達到3822萬頭,恢復到2017年末的86%。隨著生豬生產快速恢復、出欄量增加,豬肉價格已連續7周回落,集貿市場價格每公斤50.56元,比今年2月份的最高點低9.08元。
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副局長表示,在市場拉動和政策推動下,今年以來全國生豬生產持續恢復,養豬場戶補欄增養的積極性很高。根據農業農村部監測,到今年9月份能繁母豬存欄已經連續12個月增長,生豬存欄也連續8個月增長,特別是今年6月份和7月份,能繁母豬和生豬存欄先后實現同比增長。這是生豬生產恢復的兩個重要時間拐點。
據統計,進入9月份以來,國內市場生豬產能釋放加速,據監測9月份北方規模企業生豬出欄環比增加34.93%,10月份仍呈現正增長態勢。10月份以來南方市場生豬出欄量開始快速增加,10月份南方規模企業生豬出欄環比增加22.52%。
經歷5月份價格低點后,6~7月份國內豬價高位僵持,二次育肥熱情高漲,育肥戶緊抓行情補欄積極性明顯提升。多數育肥戶補欄商品肉豬在70公斤~90公斤,意向出欄的體重則在140公斤~150公斤,9~10月份恰為二次育肥出欄時間節點。二次育肥豬源的快速出欄是導致市場供應增多的另外一個主要因素。
目前國內生豬出欄均價已基本跌破30元/公斤,豬糧比也出現快速下滑,目前在不足13:1的水平。作為衡量生豬養殖盈利水平的重要指標,豬糧比是生豬價格和作為生豬主要飼料的玉米價格的比值。生豬價格和玉米價格比值在6:1,生豬養殖基本處于盈虧平衡點。豬糧比越高,說明養殖利潤越好,反之則越差。“目前自繁自養情況下頭豬的盈利在1000多元,當前豬價已經基本跌至育肥成本線。”
近期農業農村部組織專家分析和測算,綜合考慮生豬生產恢復情況、豬肉進口、消費需求變化等因素,明年元旦春節期間,豬肉的供應量同比會增長30%左右,價格總體上將低于上年同期水平。
數據顯示,進入10月份以后,國內生豬價格快速下滑,近兩日局部略有反彈。四季度規模場出欄計劃大幅增加,需求跟漲不及時,2020年四季度東北市場供需或逐漸平衡,價格下行概率較大,至年底東北豬價最低或跌至24元/公斤左右。
原料玉米及豆粕價格的持續上漲,使得下游養殖成本不斷增加,飼料企業倍感壓力并紛紛采取了本年度的第七次漲價措施。由于生豬及能繁母豬存欄大增,同時大肉食雞出苗量同比漲幅不斷走高,壓制豬價及肉雞價格紛紛下行,一漲一跌情況下,終端養殖利潤受到打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