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播放器av少妇影院-欧美xxxxbbbb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www.jhygf.com

中國飼料工業信息網logo

國內奶源供應持續增速 上游牧場發展機遇已現

來源:    作者:    時間: 2021-11-08

  強勁的奶源供應,正和當前全球乳制品供大于需的現狀產生錯位。由此導致生鮮乳價格走勢、牧場和下游乳企的可持續發展成為行業重新審視的話題。

  在日前召開的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第二十七次年會上,國際乳品聯合會中國委員會名譽主席宋昆岡坦言,“中國已進入世界高奶價行列,近幾年來奶價節節攀升,已成為制約我國乳業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從數據上看,2020年12月,10省市平均奶價為4.15元/公斤,比2018年上漲16%。在南方的一些地方甚至突破了5元(2020年10月,美國的生鮮乳價格為2.56元/Kg,歐洲為2.58元/Kg,大洋洲2.21元/Kg),由此看來,國內奶價的確是稱得上是世界級高價奶。

  而根據國家農業農村部監測到的全國生鮮乳價格,自2020年5月起,國內奶價已經連續11個月上漲;2021年7月,行業出現了“噴粉現象”;這兩個現象都是非常罕見的。好在隨后噴粉現象戛然而止,也讓行業上下游虛驚一場。但圍繞“大宗飼料成本上漲”以及“未來奶價漲幅空間”的話題還是讓奶業上游從業者們惴惴不安。

  1養奶牛,能賺多少錢?

  在分析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必須先弄清楚關于行業利潤率??傮w來講,不同的行業,不同時期的利潤率都有所不同。相對來說,低于3%是企業或行業較低的利潤率,大于10%則是比較高的利潤率。

  有行業人士曾在2019年發布一組數據,我國制造業企業的平均利潤率僅為2.59%;另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1年一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率為6.64%,

  從農業和畜牧行業來看,全國畜牧業和農業綜合企業利潤率皆低于6%,種植業利潤率最低,僅為3.87%。而2019年以來規模奶牛養殖場的年經營利潤是多少呢——20%以上,甚至個別達到了30%以上。

  可以說伴隨著國內乳制品消費升級、國人對營養健康的重視程度提高,推動著國內奶源市場需求放大,是這一階段生鮮乳價格持續攀升、養殖企業利潤增長的主要因素。不少牧場也趁此階段抓緊布局、擴大養殖規模,即使國外進口奶牛價格飆升到每頭3萬元以上,也仍然出現“一牛難求”的狀況。相對2020年以來受疫情影響的各行各業,奶業上游牧場經營效益反而一枝獨秀。

  即便從牧場主的視角來看,諸如飼料價格不斷上漲、專業人才供不應求、奶價波動等等問題依然存在;但不可否認的是,這其中大多數的農民,從幾頭牛到幾百頭、幾千頭牛、從過去的一窮二白到現在的千萬身家,他們依靠自身的勤奮努力加之行業政策、環境支持,真正抓住了產業的紅利而改變了自身和家族的命運,很多人也帶領著身邊村民實現了脫貧致富。

  所以當每個人更加理性地看待利潤率問題的時候,對這個行業到底應該保持多少的利潤比例最為合理,應該都會有自己的答案。畢竟,平衡和保障產業鏈每個環節的健康發展是每個行業都需要敬畏的規則之一。

  2生鮮乳的市場價格,還會漲?

  奶牛養殖也是一門生意,行情看漲,牧場主的積極性更高了;有豐厚的利潤支撐,更是吸引了大量的社會資本投入??梢钥吹?020年以來,國內出現了大批新建擴建、投資牧場的項目,這其中也包括了不同行業不同背景的企業家和創業者。

  但本質上,“一分錢一分貨”的原則在每個行業都是普遍適用的。生鮮乳的價格根本上還是由品質和價值來決定,不同的牧場所產出的牛奶品質指標有差別,體現在市場上的價格也自然有差異。

  “給奶牛有草吃不就行了”——有這個印象的人應該不在少數,包括已經決定投入的牧場老板,等到實際運營的時候才發現遠遠不止給奶牛吃草這么簡單。

  圍繞奶牛的健康體況、舒適度、擠奶廳管理、繁育管理等等都需要非常專業的技術。就拿奶牛每天吃的來說,營養不足會導致奶牛產奶量降低、免疫力降低而帶來患病風險;而營養過剩則會讓奶牛產生“富貴病”,牛奶的品質也會受到很大影響。因此需要專業的技術人員針對不同體況的牛群制定不同的營養配方和飼料搭配組合,來確保優質、高產的牛奶產量,并不是簡單的事情。否則擠出的牛奶品質差被拒收不說,奶牛健康受到影響對牧場的經濟損失會更大。

  而另一個對價格起到影響的關鍵因素就是市場供需。眾所周知,商品價格是市場供給與市場需求相等時的價格。一般認為,價格與供給量的關系是:價格越高,供給量越大;反之,價格越低,供給量越小。農產品市場供求與價格的關系是:當市場上供大于求時農產品價格就趨于下降;當市場上出現了供不應求的情況時農產品的價格自然要上漲一些。例如蔬菜,剛上市時價格較高,隨著上市量的增加,價格逐漸下跌,直到供需平衡。當市場上供不應求時價格則趨于上升。如果硬性規定價格不變,就會出現“黑市”交易現象。

  2020年下半年到2021年上半年期間就是生動的案例體現。從2020年下半年起,國內原奶產量持續保持高增長。據全國生鮮乳收購站監測,2021年1-6月份原料奶產量同比增加10.6%。6月份生鮮乳產量環比提高0.1%,同比提高10.9%。而從全球形勢來看也是如此,2021年5月歐盟、美國、新西蘭和阿根廷等主產國原奶總產量達到2710萬噸,同比增長2.6%,創近三年來最高增幅,特別是全脂粉主要出口國新西蘭,2021年3-5月原奶產量增速特別旺盛,同比增長高達10%,創近五年新高,據荷蘭合作銀行預計2021年全球主產國原料奶產量仍有較大增長空間。

  在強勁的奶源供應趨勢下,真實的市場消費端又是怎樣呢?

  受全球疫情反彈影響,東南亞多國成為亞洲疫情最嚴重的國家,而東南亞是全球乳制品主要進口地區。原料奶主要出口國產量過剩,主要進口國進口量減少,消費低迷,全球供大于需的形勢已經初現端倪。

  而從國內情況來看,據尼爾森數據顯示,行業低溫酸奶銷量持續大幅下滑(2021年一季度低溫酸奶銷量同比下降12.1%,二季度同比下降15.5%),低溫鮮奶雖然銷量有所增長,但是價格嚴重跳水(2021年一季度低溫鮮奶銷售單價同比下降3.6%,二季度同比下降1.1%)。量價齊跌的雙重壓力之下,一些中小乳企不得不控制加工產能。因此在2021年我們難得看到7-8月份“旺季不旺”,甚至出現了一些乳企原奶超供、被動噴粉的現象。

  綜合來看,穩定的供需環境,穩定的合作關系,合理的利潤空間,這些才是牧場、乳企可持續經營、合作發展的關鍵。牧場需要與下游乳企建立穩定的合作關系,不要被一時的“黑市高價”所引誘。

  而乳企更需要給予牧場持續的保障,包括穩定的收購、合理的市場價格,精心培育行業有序的供需環境;而不是在奶源不足的時候高價哄搶、供應過剩的時候又棄之不顧。

  3牧場降本增效,“別人家”的作業怎么抄?

  當然,除了以上兩個重要因素,飼料成本的價格上漲也是奶價上升的原因之一。據相關測算,2021年1-9月全國牧場每公斤奶成本3.49元,同比上漲了6%,其中粗飼料成本上漲是主要原因。最近有業內媒體紛紛發出倡議,希望奶農們都能挺過這個寒冬,等來希望的朝霞,提示牧場在現階段必須要做的就是練好內功,向內求效益,打通行業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共同提高奶業生產水平。

  往具體一點說,牧場要在控制成本的同時,通過提升管理能力、技術水平來增產增效,這是最核心的問題。從很多國內養殖水平較高的牧場運營經驗看,牧場老板們可以做到的事還有很多。

  1、努力提高奶牛單產。這是最見效益、最直接的手段,據核算,奶牛提升1公斤單產,相當于每公斤奶成本降低0.1元。別小看這0.1元,放在規?;翀?以每天10噸奶計算),每年就相當于增收365000元。

  近年來我國奶牛單產水平逐年提升,(據相關數據)平均單產已從2018年24.26公斤提升到目前的28.85公斤。水平相對較好的基本在35公斤左右,從這里就可以看到不同的牧場盈利水平差別還是很大的,抵抗成本上漲風險的能力也是不同的。

  2、做好奶牛繁育管理,與大企業建立合作。短期來看,奶牛繁育決定著奶牛當期的生產效率,長遠來看則影響著奶牛終生產奶量和健康度,決定著牧場精益生產、效益提升的關鍵指標。奶牛繁殖率低,就意味著母牛產犢間隔延長,將大大增加飼養管理費用和配種費用,直接影響著牧場的經濟效益。

  目前我國優質奶牛種源仍然依靠國外進口和優質性控凍精繁育,在今年兩會上已經有代表向國家提出放寬和擴大優質奶牛進口國的建議。因此牧場也應積極與奶牛育種企業、大型乳企開展“縱向”聯合,尋求奶牛種群改良的支持、奶源質量提升和供給保障,以產業鏈的優勢增加抗風險能力。

  3、建設“智慧型牧場”。不去牛舍就能通過APP可以對奶牛頭數、狀態及飲水情況實時掌握;遠在外地,也可以通過手機實時觀察牧場生產記錄、環控分析、設備運行監測等遠程操作;通過大數據分析,掌握每頭奶牛的身體狀況,并且分析出生產效率提升的短板和改善點。這樣的牧場管理方式已經實現,并且幫助很多牧場走上了“智慧管理”的道路。智能化的管理終將取代過去相對落后的管理方式,通過自動化的設備、數據與信息的處理幫助牧場提升養殖效益。并且自動化、智能化的設備應用將大大降低對人工的依賴,也相應解決一部分牧場用工難的問題。

  奶業的“智慧化”將是今后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目標之一,國內牧場需要迎頭趕上,順應發展趨勢。目前一些大型牧場、甚至乳企都在這一方面投入了較多的資源進行開發和設計應用,牧場可以積極采取一些合作的方式加快智能設備、智慧系統的使用落地。

  4、通過精準飼喂、精益管理提效益、降成本。牧場獲得經濟效益的關鍵是穩定高產、高效運營。正常情況下,一頭奶牛每天的飼料成本至少在60元以上,但是不同的牧場,投下去的飼料成本產出的效益大不相同,飼料的營養搭配關乎奶牛能否得到均衡的營養,直接影響奶牛的健康和生產性能。奶牛的精準化飼喂包括自動投喂、自動分群、自動稱量配比、飼料余量檢測等一系列專業操作。通過對奶牛個體識別、多維數據分析和智能化的應用,給予奶牛個性化定量、定時的精準飼喂,能夠滿足奶牛不同階段的動態營養需求,產出更大經濟價值。

  現階段國內牧場的精益管理空間很大,通過規范牧場的作業標準、流程管理,從生產的全過程識別增值的價值流活動,最大化減少損耗和浪費,持續追求牧場管理體系精益求精,是牧場經濟效益提高的重要一環。

  5、著眼長遠,培養專業人才、接班人。隨著規模化養殖水平的提高,奶牛場的飼喂管理、奶牛福利、智能設備等產業素質正在快速提高,現代化的養殖技術得到快速推廣和普及,未來10年將是中國奶業全面提升競爭力的關鍵時期,也是上游養殖產業整體“躍遷進階”的過程。

  過去相對粗放式的養殖管理已經無法適應快速發展的時代,牧場必須要有專業化的人才、建立專業化管理,尤其是牧場的接班人問題。隨著多年的發展打拼,很多牧場主已經到了快要退休的年紀,產業的繼承和持續發展也是擺在眼前的問題。因此務必要未雨綢繆,提前培養好接班人,培養既懂管理、又懂專業的企業管理者,才能將產業繼續做強做大,伴隨行業可持續、高質量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