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播放器av少妇影院-欧美xxxxbbbb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www.jhygf.com

中國飼料工業信息網logo

農林牧漁行業研究及2022年度策略:生豬、種業、飼料

來源:    作者:    時間: 2022-01-24

  1.農林牧漁行業概覽

  1.1 農林牧漁行業及子行業現狀

  農林牧漁的總市值在2021年達到16,859億元;從子行業來看,畜牧業占比58.39%,其次是農產品加工占比28.25%。

  農林牧漁兩大產業鏈及特點

  農林牧漁行業主要分為種植鏈和養殖鏈兩大產業鏈。通常供給端沖擊大于需求沖擊,核心在于供給端分析、產品加工波動。

  受養殖周期下行影響,農林牧漁2021年在申萬一級行業跌幅居前,截止12月31日農林牧漁指數下跌4.93%; 其中,細分行業中林業(9.12%)、種植業(2.75%)、養殖業(-2.38%)、種植業(-4.27%)跑贏農林牧漁指數,但農產 品加工業(-5.93%)、飼料(-10.66%)跑輸農林牧漁指數。

  農林牧漁的總市值在2021年Q1-Q3達到19,178億元; 在申萬一級行業中,農林牧漁營業收入排第18位,同比排名有所上升;盈利能力下降受養殖周期影響。農林牧漁行業營收總體上升,2021Q1/Q2/Q3分別實現營收2389/2615/2654億元,環比實現正增長; 受豬周期下行影響,農林牧漁行業利潤從2021年Q2起大幅下滑,Q3利潤承壓,有大幅虧損。

  截止12月31日,農林牧漁板塊農林牧漁指數下跌4.93%,上證綜指上漲0.60%,滬深300下跌5.20%。農林牧漁板塊上周跑 輸上證綜指5.53個百分點,跑贏滬深300 0.27個百分點。截至12月31日,農林牧漁板塊動態市盈率為50.40倍,位于一級行業上游位置,排名6/28。農林牧漁子板塊市盈率排名前三位分別為:動物保健(99.88倍)、種植業(86.82倍)、飼料(67.71倍)。

  2.生豬養殖

  豬肉是我國主要肉類消費品,市場規模超萬億

  豬肉是我國主要肉類消費品,在過去20年,年產量總體超過4000萬噸,占肉類產量的60%左右。中國生豬養殖市場規模高達萬億以上:根據非瘟疫情前年均出欄7億頭、歷史均價16-17元/公斤、屠宰企業生豬屠宰前均 重115公斤測算,市場規模在1.3萬億左右。

  行業高度分散,集中度提升是必然趨勢

  中國生豬養殖行業市場集中度較低,隨著城鎮化的發展,人力成本的提升,疊加疫情、環保因素抬升生豬養殖技術門檻, 中小散養戶加速退出,行業集中度加速推進。

  豬價下跌走勢延續,產能去化或迎二次加速

  整體來看,受春節假日因素的拉動,豬價短期有望小幅提振,但受整體供需影響豬價中長期仍有望保持底部震蕩。 預期春節過后,產能去化將加速推進,至2022年Q2將達到正常保有量。

  生豬銷售數據良好,頭部豬企順利達成出欄目標

  年度數據來看,牧原股份、溫氏股份、正邦科技、新希望2021年年度分別同比增長122.28%/38.46%/56.14%/20.33%,頭部豬企較好達成年 初制定生豬出欄目標,同時漲幅較為顯著主要系生豬產能釋放所致。行業對降低完全成本形成共識,企業通過采取各項降本措施如加大力度提高自繁自養仔豬占比、自建飼料廠以降低飼料成本等,降低完全 成本效果顯著。牧原股份、正邦科技、新希望商品豬完全成本2021年四季度分別較2021年一季度下降為6.25%/5.71%/5.00%。

  豬周期:典型的蛛網模型

  豬周期是典型的需求量、供給量和價格之間相互作用契合的蛛網模型,帶來的結果是持續3-4年供求關系的周期性波動。

  歷史豬周期復盤

  2006年至今我國生豬養殖市場經歷了三輪完整的周期。受非洲豬瘟疊加環保政策影響,2018年開始本輪超長豬周期。

  歷史生豬價格詳情

  從長期看,豬價總體趨于抬升,這主要因為人力、土地等成本價格上升驅動。中期來看,豬價在每3-4年呈周期性波動, 這是由于受養殖周期和供求關系影響的價格周期性波動。

  豬周期復盤:2006-2010 疫病沖擊下的周期

  本輪周期從2006年的6月持續到2010年的5月,持續時間約4年。 本輪周期受藍耳病、豬瘟等疫病影響,產能恢復受到沖擊。

  豬周期復盤 :2010-2014 供需主導的典型周期

  本輪周期從2010年的5月持續到2014年的4月,持續時間約4年。本輪周期受到的外部擾動較少,是相對經典的豬周期,價 格主要受豬周期的內部供需關系主導。

  豬周期復盤:2014-2018 政策轉向環保整治,產業格局顯著改變

  第三輪豬周期從2014年5月開始,至2018年5月,歷時4年,其中上行25個月,下行23個月,是唯一一次上行較下行周期更 長的豬周期。

  多因素擾動,非瘟疫情下的超級豬周期

  本輪豬周期影響因素復雜,漲跌的速度和波幅遠超以往,堪稱“超級豬周期”。 此次豬周期,已經歷了豬價上漲、高位震蕩區間,快速下跌,目前處于筑底階段。

  需求端:消費總體穩定

  我國豬肉消費總體穩定,平均每年消費量在5000萬噸左右。過去幾十年受人口和經濟因素影響,我國豬肉消費量持續增加并在近年趨穩,呈現出一定的周期性波動。

  供給端:當前處于周期筑底階段

  存欄已接近正常保有量,豬價在三季度超跌后有企穩趨勢。 從生豬存欄、周期下行時間以及豬價情況判斷,當前處于周期筑底階段。我國生豬產業養殖效率總體呈現提高趨勢,2019、2020年因受非瘟疫情影響有所下降,對比疫情前和發達國家水平還有 較大提升空間。

  環保政策:持續縮緊

  國家對生豬養殖的環保政策持續縮緊,使眾多無法滿足綠色養豬條件的散戶被迫退出行業。我國的生豬養 殖行業進出壁壘低,參與者以散戶和家庭農戶為主,極度分散、養殖效率較低。按照中國每年出欄6 億只豬估算,一年所產生的排泄物約有12 億噸,在政府沒有嚴格的處理要求時,對環境造成了嚴重的負擔。2014 年以 來,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有關養殖的環保政策,許多散戶因無法滿足綠色養殖條件而不得不離開市場。

  非洲豬瘟:長期存在,影響遠超以往

  非瘟疫情長期存在,這對生豬養殖企業提出了更高的防疫要求。非瘟不僅威脅企業生產的穩定性,且明顯增大養 殖成本,如何實現有效防控、控制防疫成本是未來盈利的核心難點。非瘟致死率高且有可能復發,考慮到生物安全防 控體系是目前最有效的防控非瘟的手段,因此投入建設洗消中心、隔離裝置、購入烘干設備對于養殖場必不可少,是 企業保持生豬出欄穩定性的前提。因此,非瘟后,豬企的養殖成本因為防疫投入加大,在人工、折舊等成本上明顯提升。(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3.種業

  中國種業已全面進入市場化、產業化時代

  中國種業市場化、產業化始于《種子法》和《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的頒布,政府的“良種補貼”和國際種業 巨頭的進入促進中國種業產業化進廠加快。目前中國種業已全面進入市場化、產業化時代。

  千億種子市場,規模有望持續擴大

  種子行業規模可以由農作物種植面積、單位面積用種量、種子商品化率及種子價格相乘測算 。種植面積總體趨穩,品類之間存在此消彼長的面積變化;單位用種量隨著種子質量提升而下降;玉米和雜交水稻已全部實現 種子商品化,小麥、蔬菜等種子商品化率在不斷提高。根據《2020年中國農作物種業發展報告》,我國種子規模在千億元左右,且隨著部分農作物種子商品化率的提高以及種子價 格的持續提升,行業規模有望進一步擴容。

  3.1政策驅動種業發展,糧食芯片大有可為

  種子為農業產業鏈起點,決定糧食的產量和質量,關系到糧食安全, 是糧食的“芯片” 。 我國種子進出口逆差加大,2019貿易逆差達2.24億美元;我國種業 大而不強,自主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較弱,很多農作物缺乏替代 品種,仍需依賴進口。 政府高度重視種子安全,連續在中央一號文件聚焦種業發展。

  3.2 供需格局改善,玉米種子景氣區間開啟

  我國玉米消費量不斷提升,飼料用途占比最高,2020年達到玉米總消費量的62%。生豬產能恢復,存欄量上升將帶動玉米飼料需求增高。我國玉米庫存在2016年取消“臨儲政策”后不斷消耗,直至2020年已處于底部位點,供需缺口靠進口補齊。

  3.3 轉基因全球范圍推廣

  全球轉基因作物推廣面積不斷擴大,市場接受程度穩步提高:0.02億公頃(1996)上升至1.9億公頃(2019),CAGR高達 142%。根據ISAAA統計,全球轉基因作物事件獲批數量整體看呈增長趨勢 。各國轉基因相關政策頻出,整體向好。

  4.飼料

  4.1.產量規模放緩,集中度仍有提升空間

  2020全國工業飼料總產量 25276.1萬噸,總產值超8000億。2013-2020 年中國飼料產量CAGR 約3.9%,飼料行業由增量發展轉向存量競爭。

  4.2.飼料行業具備弱周期性,盈利能力穩定

  飼料行業相較于養殖周期變動呈現滯后性,屬于弱周期性產 業。 飼料板塊毛利率長期穩定。飼料行業的核心競爭力來源于其領先的資金周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