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回暖大型豬企“搶占山頭” 出欄情況成為短期焦點
近期,農業農村部相關數據顯示,2021年7月以來我國能繁母豬數量持續下降。由于生豬產能持續去化,供需關系發生變化,市場行情逐漸回暖。今年5月,牧原股份、正邦科技、新希望等頭部豬企銷售情況有所恢復,已接近去年12月數值。與此同時,部分大型豬企建設項目“蠢蠢欲動”,搶占空白市場的動力猶在。
基于此,多家券商研報看好未來豬市行情,但養殖業內部普遍持謹慎態度。農業農村部豬肉全產業鏈監測預警首席分析師朱增勇認為,現在豬肉只是從階段性過剩向供需基本平衡轉變,還未進入上漲周期的基本面。
01生豬市場行情回暖
6月16日,牧原股份在電話會議中表示,公司認同市場主流觀點對今年下半年豬價的判斷,預計今年下半年豬價能夠達到18元/kg-20元/kg。公司預計2022年生豬出欄區間為5000萬頭-5600萬頭。會上指出,牧原股份開展了生豬期貨套期保值業務,但整體規模較小。公司目前沒有安排大規模資本開支的具體計劃。近期豬價回升,公司現金流情況有所好轉,但仍不具備短期內大規模新增資本開支的條件。
牧原股份預計,2022年生豬出欄區間為5,000萬頭-5,600萬頭。目前公司斷奶仔豬頭均成本在350元左右。公司5月份出欄商品豬均重在110kg左右。
生豬存欄量及能繁母豬數量上,截至5月底,公司生豬存欄量為3,500萬頭左右。近期能繁母豬數量較一季度末有所下降,屬于生產經營上的正常波動。能繁母豬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公司為提升生產效率,降低養殖成本,提升了能繁母豬的淘汰標準,優先淘汰了部分產仔數較低的能繁母豬;同時公司對健康基礎差的母豬場進行能繁母豬的替換更新,打造高健康豬群,加強養殖成本控制。
牧原股份表示,公司5月份生豬養殖完全成本相較4月份略有降低,當前完全成本略低于16元/kg。根據大致估算,自去年年初的糧食價格上升對公司單位養殖成本的影響約為1.5元/kg-1.8元/kg。綜合考慮原材料價格快速上漲等外部因素影響,2022年公司成本目標為階段性實現14.5元/kg-15元/kg的養殖完全成本。公司生豬養殖成本降低的空間主要來源于生產成績的提升,重點在保育、育肥等優化空間更大的養殖環節。
針對豬周期及后續豬價高點,牧原股份談到,生豬市場價格從4月份低點至目前,出現了持續性的明顯回升,結合農業農村部數據及本次豬價上漲持續時間等因素,大致可判斷本次豬價上漲主要由于供需關系邊際改善而非由單純情緒或者短期預期驅動。公司認同市場主流觀點對今年下半年豬價的判斷,預計今年下半年豬價能夠達到18元/kg-20元/kg。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2020年受非洲豬瘟疫情影響,全國生豬出欄量下降,導致豬肉市場進入上行周期。在此背景下,包括牧原股份、正邦科技、溫氏股份、新希望在內的頭部上市豬企紛紛進行產能擴張,大北農、雙胞胎、禾豐、唐人神等飼料企業也加大了跨界養豬力度。隨著產能上馬,2021年全國生豬供應轉為充足,豬周期探底,各大豬企在建項目也是能緩則緩,生豬產能持續去化。
農業農村部相關數據顯示,2021年7月以來,我國能繁母豬數量持續下降,2022年4月末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量4177.3萬頭,已連續10個月環比下降。牧原股份5月31日回應深交所年報問詢函稱,由于生豬產能的持續去化,市場供需關系發生變化,行情逐漸回暖。
02大型豬企擴張“占位”
伴隨行情階段性回暖,不少大型豬企又在“蠢蠢欲動”。
近日,天邦股份、大北農均公布了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募資項目均涉及生豬養殖。新希望總投資約2.5億元、年出欄15萬頭商品肥豬的貴州“雙壩”項目也于日前投產,這是新希望在云貴地區布局的最大一座現代化規模養殖基地。唐人神也在6月13日接受機構調研時稱,公司從去年到今年的周期底部依然保持擴張狀態。
農業農村部豬肉全產業鏈監測預警首席分析師朱增勇認為,擴產一方面說明企業對中長期市場看好,另一方面也是公司發展戰略的體現,“大型企業的發展戰略一般情況下受短期市場影響較小。”
既往財報顯示,牧原股份自2015年起維持較高的產能建設速度,2019年-2021年分別銷售生豬1025.33萬頭、1811.5萬頭、4026.3萬頭,新設孫公司、子公司數量分別為48家、103家、33家。憑借產能快速擴展,牧原股份自2020年起生豬出欄量超過溫氏股份,躋身A股上市豬企首位。
與牧原股份“自繁自養”的重資產模式不同,正邦科技、溫氏股份、新希望等豬企普遍采用“公司+農戶”等輕資產模式,不過已有部分上市豬企開始向“自繁自養”模式傾斜。
正邦科技在2021年財報中稱,將增加對自繁自養產能的傾斜力度,清退農戶端經濟效益低下產能,把握核心業務規模放量的主動性。羅牛山6月8日回復新京報記者稱,公司目前主要發展模式為自繁自養,建設周期較長。按照羅牛山生態養殖基地150萬頭左右的合計產能計算,目前只有三分之一左右落到了周期最底部,豬周期拐點后有巨大的產能放量空間。
艾格產業投資合伙人劉曉東認為,“自繁自養”模式與“公司+農戶”模式沒有優劣之分,“自繁自養”模式固定資產攤銷高一些,但養殖效率、生物防控較農戶具備優勢。在現階段非洲豬瘟和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這種優勢越加明顯。此外,盡管目前各大豬企產能擴張速度變慢,但并不代表其停止搶占空白市場。“就好比河南有了牧原后,別的豬企很難在豫南建場,因為有強勢本土企業的競爭震懾。”
03出欄情況是短期關注焦點
4月,在生豬價格迎來強勢上漲的同時,生豬市場也出現了集中式二次育肥。從5月末的出欄體重變化可以看出,二次育肥在端午節前(5月底6月初)已有一波出欄。隨著天氣逐漸轉熱,6月末大豬是否會二次出欄,將是影響6月底及7月生豬價格的主要因素,也是近期市場關注的焦點。
生豬出欄體重方面,截至6月9日當周,全國平均周度出欄體重為122.85公斤,周交易體重較環比呈增加態勢,其中集團場以小幅增重為主(從前期的115公斤到當下的125公斤),散戶生豬出欄體重處于偏大狀態(當下基本處于130到140公斤),整體市場交易均重較4至5月偏大。從當下市場供需僵局來看,預計近期市場交易的生豬體重仍有增加的可能性。
出欄進度方面,截至6月14日,十大生豬頭部企業出欄完成度平均水平為35%,少數達到40%。部分頭部企業控量挺價明顯,市場整體出欄進度較慢,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近期雨水天氣增多,部分區域受降雨影響,暫停或延緩出欄;二是南北價差減少,外省調運減少,北方部分裝豬點停運。此外,受2021年去化影響,散養戶當下整體可供應豬源不多,疊加處于農忙階段,更是拖累出欄。
豬肉消費具有明顯的季節性特征,一般進入10月后肥豬需求好轉,因此推測,8月中旬至9月開始養戶才可能真正意義上壓欄增重。綜上分析,我們認為6月底大概率會有4月二次育肥豬的二次出欄。倘若本月底肥豬集中出欄,短期內供給增量的沖擊會帶動價格下跌。但若6月底,肥豬出欄進度較慢,養殖戶選擇在7月出欄,那么7月生豬出欄體重或會再次持續增加,豬價面臨沖擊風險較大。
由于收儲依舊為社會庫,且企業需自行墊資,這些因素導致企業目前參拍積極性并不高。但有部分屠宰企業表示,收儲價格如果達到26000元/噸,可能考慮代為收儲。數據顯示,截至6月8日,全國大中城市豬糧比價為5.59,依然處于過度下跌二級預警區間,同時考慮到當下豬價、養殖單位盈利以及收儲成交情況,我們依然維持前期觀點:收儲或繼續推進。建議關注收儲的持續密度、成交價格、流拍率等。
綜上所述,如果規模場以及散戶的壓欄產能及時出欄,6月下旬豬價有沖高回落可能,而7月供應緊缺局面來臨之時,對應的生豬價格或許出現振蕩上漲趨勢。但如果養殖主體依舊抱有壓欄心態,那么在高溫制約下的需求淡季,肥豬在7月選擇入市沖擊,受供給增量風險沖擊,7月生豬價格不漲反降的概率較大。
從能繁母豬去化的過程來看,當前對應的產能正處于下行通道中,這一點也在4月生豬開啟的價格上漲趨勢中形成了市場共識。從產能兌現的時間來看,三、四季度供給依然有減少的空間,同時,考慮到凍品庫容率、出欄均重相對低位、預期進口量下降,以及生豬季節性需求旺季來臨,中期來看,預期生豬價格重心將會上移。
來源:新京報、期貨日報、智通財
一周熱點
- 2022-07-012022年5月生豬產品數據
- 2022-07-012022年上半年玉米市場大事記
- 2022-07-01推廣精準飼喂技術 推廣低蛋白日糧 | 《農業農村減排固碳實施方案》發布
- 2022-07-01農業科技自立自強在行動,第十二屆大北農科技獎頒獎暨中關村全球農業科技創新論壇在京舉行
- 2022-07-01玉米連續兩月下跌 關注進口政策變化
- 2022-07-01油脂效率、蛋白吸收 – 溶血磷脂助您“一網打盡”
- 2022-06-30勝利生物省級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順利揭牌
- 2022-06-30本元論壇——第九屆母仔豬大會暨“中國好飼料?第10季”頒獎典禮(第一輪通知)
- 2022-06-30豆粕 企穩后可輕倉試多
- 2022-06-30突發!廣西揚翔撤銷上市申報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