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乳制品業重獲增長勢頭 乳企更加專注國內市場
據法國《回聲報》網站報道,中國正在變成奶業大國。在2008年以來幾乎停滯約10年后,在不斷地推動下,中國乳制品產量已經重新開始增長。盡管有新冠疫情的影響,但是三年里中國牛奶產量增加了約20%,2021年產量達到近3700萬噸。這讓其與巴西并列世界第五。北京的目標是奶源自給率達到70%以上。
這一政策既是為了減少對進口的依賴,也有助于提高民眾的免疫力。這也讓一些乳制品出口大國感到擔憂,要知道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買家。法國國家乳制品協會的經濟學家讓-馬克·肖梅表示:“中國會繼續進口相關設備和高端的黃油、奶油等產品,現在其國內還生產不了。”
北京也在努力發展超大規模牧場,以控制衛生風險并方便監督管理。而集中養殖帶來了令人驚嘆的成果。有關部門會對那些設計存欄規模300頭以上的新建奶牛養殖場提供補貼。肖梅表示,在中國,蒙牛、伊利、優然牧業、現代牧業等行業巨頭紛紛投資建設擁有2萬至10萬頭奶牛的超大型牧場。而對比來看,法國農場的奶牛規模平均只有約60頭。
這種規模不斷擴大的競爭,極大地改變了中國牧場的面貌。2002年牧場平均規模還僅為數十頭奶牛,2020年全國約43%的奶牛是在存欄量超過1000頭的大型牧場里。
幾乎占據國內市場半壁江山的伊利和蒙牛,是中國乳制品產業的兩個火車頭。肖梅表示:“這兩大巨頭2021年的利潤分別增長了約20%和43%。”荷蘭合作銀行指出,如果根據營收來計算全球乳業排名,伊利排第五、蒙牛排第八。
與拉克塔利斯和雀巢等全球乳業巨頭不同,伊利和蒙牛專注于持續增長的中國國內市場。肖梅說:“在城市中,幾乎所有消費者都喝牛奶或酸奶。他們也買奶酪,但數量還很少。”
掌控市場的王牌是創新。肖梅強調:“中國乳制品企業的創新數量相當于其競爭者總和的四倍。”例如近期取得成功的低糖酸奶、白桃酸奶以及燕麥片酸奶。
作為全球最大的嬰兒奶粉進口地之一,中國正在加倍努力研發自己的產品。通過在市場營銷方面的巨額資金投入,本土品牌重新獲得了中國人的信任。
日前,據河北省農業農村廳消息,為以鞏固提升奶業全產業鏈競爭力為核心,對標國際一流水平,加快形成奶牛養殖、飼料生產、乳品加工、市場銷售、質量監管為一體的奶業現代產業體系,持續強化政策支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促進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河北省農業農村廳制定《河北省奶業競爭力提升行動方案》,將實施十方面重點任務,加快河北奶業振興步伐,提升奶業核心競爭力和影響力。
優化產業布局
推動奶牛養殖向環境承載空間大、飼草豐富的優勢區域集聚,打造壩上草原牧區、山前平原農牧結合區和黑龍港流域農草牧結合區三大奶牛養殖聚集區。加快行唐縣等7個奶牛養殖示范園區建設,引領構建國內領先的奶業集群。新建擴建一批奶牛養殖場,形成現代化萬頭牧場為龍頭、標準化家庭牧場為骨干、規范化社會中小牧場跟進的發展格局。
擴大優質飼草種植
堅持以養定種、以種促養,大力發展優質專用飼草產業,穩定提高優質飼草自給率。按照每頭成年奶牛3畝地標準,建設壩上高端飼草、山前平原青貯玉米、黑龍港流域優質苜蓿三大飼草基地。優選專用飼草品種,提升飼草收儲機械裝備自動化、精密化水平,改進飼草青貯技術,持續提高飼草產量和質量。
搶占奶牛種業新高地
堅持自主培育為主,引進和繁育相結合,加快良種奶牛擴繁步伐。發揮“河北省荷斯坦奶牛種質創新科技聯盟”作用,積極培育育繁推于一體的種業集團公司,推進產學研銜接,培育引進專業人才,開展基因編輯、胚胎切割等關鍵技術攻關。
發展智能化規模養殖
持續開展智能奶牛場建設和家庭牧場升級改造,推動基于物聯網、大數據技術的智能統計分析軟件終端在奶牛養殖中的應用,對飼喂、擠奶、保健、防疫、糞污處理等關鍵環節設施設備進行改造升級。
做強乳制品加工
瞄準國際、國內奶業20強,引進一批大型乳品加工項目。引導現有乳制品廠提檔升級、增容擴能,提高加工層次。支持乳制品企業建設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提高智能制造、綠色制造、高端制造水平。順應乳制品消費結構變化趨勢,加快提升巴氏奶等高端乳制品產能,提高乳清、蛋白濃縮物等奶酪副產品加工利用水平,構建中高端乳制品為主的產品體系。
嚴守質量安全底線
編制高于國家標準的奶牛養殖規范,制定高于奶業發達國家的生鮮乳團體標準。督促企業落實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完善質量安全內控制度。強化源頭治理,推進奶牛健康養殖,開展奶牛養殖獸用抗菌藥使用減量化行動試點,嚴格投入品使用。
維護生鮮乳購銷秩序
推動乳企與養殖場全部簽訂3年以上長期購銷合同。支持奶業大縣、企業和有條件的奶農自建乳品檢驗檢測體系,推動形成以質論價、優質優價的生鮮乳收購價格體系。
推進一二三產融合
堅持種養加游一體化發展,密切利益聯結,提升行業效益。支持乳制品企業自建、收購養殖場, 提高自有奶源比例。鼓勵有條件的奶農在確保質量安全的條件下,依靠自有奶源有序發展乳品加工,推動奶牛養殖向乳品加工和流通領域拓展。
培育乳制品消費市場
堅持政府、企業、社會共同發力,采取媒體宣傳、品牌推介、消費者體驗等多種方式,形成全方位、立體化整體宣傳效應,提振消費者信心,擴大消費市場。加大奶業公益宣傳,普及巴氏殺菌乳、滅菌乳、發酵乳、奶酪等乳制品營養知識,倡導科學飲奶,引導健康消費。
狠抓項目引進建設
堅持“建設一批、入庫一批、籌劃一批”,持續開展奶業大招商行動,保持項目建設力度穩增不減。積極培育奶業發展后勁,每年至少增加奶牛存欄10萬頭、生鮮乳日處理能力3000噸。
來源:參考消息網、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