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播放器av少妇影院-欧美xxxxbbbb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www.jhygf.com

中國飼料工業信息網logo

高產奶牛的飼養管理技術

來源:    作者:    時間: 2022-07-20


|李浩,徐文波,郭濤

新疆畜牧科學院

高產奶牛是指一個泌乳期的產奶量高于9000kg的奶牛,其心跳、呼吸等基礎代謝指標以及采食量、飲水量、糞尿排泄量等均高于中低產奶牛。由于這種差異,牧場需要注重高產奶牛的飼養管理操作,以確保其較高的產奶量。本文從奶牛的采食、代謝、泌乳和體況方面分析高產奶牛的生理特點,分別從日糧結構、飲水需求、飼喂方式、預防瘤胃酸中毒、干奶期護理和牛舍清潔控溫、牛體清潔、擠奶操作、免疫接種和適時配種等方面介紹高產奶牛的飼養管理技術,以期為高產奶牛的科學飼養管理提供借鑒。

根據農業農村部頒發《NY/T14-2021高產奶牛飼養管理規范》規定,一個泌乳期(305d)產奶量超過9000kg的個體奶牛或牛群定義為高產奶牛。高產奶牛的體型特點主要為體型高大、背部平直、四肢強健、中軀較長,乳房發達,尤其是其乳靜脈粗大健壯,排乳速度快于低產奶牛,同時其采食量大、飲水量多,代謝旺盛,采食和反芻時間要長于低產奶牛,但高產奶牛對環境的敏感度也較高,容易因飼料、氣候、環境和管理等因素的變化降低產奶量或縮短泌乳高峰期。因此,養殖場(戶)要重視和提高高產奶牛的飼養管理水平,根據高產奶牛的生理特點科學飼喂,合理控制精粗飼料比,補充適量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滿足泌乳需要,同時泌乳期間要注意牛舍環境衛生和奶牛自身清潔,規范擠奶操作,以防乳房炎等疾病影響乳汁品質。在強化管理的同時,養殖場(戶)還要做好配種計劃、疾病預防等工作,提高高產奶牛的科學化養殖管理水平。



1高產奶牛的生理特點1.1采食特點

高產奶牛所需的營養物質含量高,日采食量大,(90±10)kg飼料才能滿足其生理需要。高產奶牛的日采食次數為12次/d,平均25min/次,一天總采食時長約為5h,在采食后(45±15)min后開始反芻,反芻持續時長達(45±5)min/次,一晝夜反芻9~12次,一天總反芻時長達(7±1)h。水對高產奶牛日常新陳代謝和泌乳具有重要意義。水在奶牛體重中的占比高達65%左右,奶牛的飲水量為日糧干物質進食量的5倍,日產奶量的3~5倍,因此高產奶牛的日飲水量要維持在150L左右。高產奶牛夏季飲水量還會增加,飲水量為日糧干物質進食量的5.5倍,夏季宜飲用涼水,冬季飲水時水溫則要維持在(18±7)℃。

1.2代謝特點

奶牛正常的呼吸頻率在(38.00±11.61)次/min,心跳平均值為(65±7.06)次/min,直腸溫度平均值為(38.62±0.10)℃。高產奶牛的基礎代謝率較高,其呼吸和心跳頻率相對高于正常奶牛,但體溫變化不大。

奶牛是排糞、尿量較多的家畜品種之一,高產奶牛為了維持較高的基礎代謝率,其新陳代謝速度更快,因此每天的排糞量和排尿量都高于低產奶牛,普通奶牛一晝夜的排糞量約為30kg,而高產奶牛的排糞量為38~49kg,且高產奶牛的糞便質地較稀,普通奶牛一晝夜的排尿量約為20kg,高產奶牛可達40kg。

1.3泌乳特點

高產奶牛乳房大,前后乳區發育勻稱,乳頭垂直呈柱形或圓柱形,乳井大而深。為了保持較高的泌乳速度,乳頭一般相對松弛。高產奶牛的乳糖含量和乳蛋白率與低產奶牛差異不顯著,但乳脂率可能低于低產奶牛。

1.4體況特點

從體質來看,高產奶牛的消化系統幾乎一直處于工作狀態,代謝機能旺盛,且飼養管理較為精細化,因此高產奶牛的體質較好。從膘情來看,高產奶牛不同階段的體況評分不同,《NY/T14-2021高產奶牛飼養管理規范》規定,高產奶牛干奶前期(干奶~產前21d)、干奶后期(產前21d~分娩)體況評分在3.25~3.50適宜;圍產后期(分娩~產后21d)為2.75~3.25;泌乳盛期(產后21~100d)為2.75~3.00;泌乳中后期(產后101d~干奶)為3.00~3.25。

2高產奶牛的飼養技術2.1合理搭配日糧結構

2.1.1精粗比合理

粗飼料富含纖維素,進入瘤胃后,可被瘤胃微生物分解成乙酸,該物質是乳脂肪合成的原料,

因此高產奶牛日糧中可以適量增加粗飼料的飼喂量,進而提高高產奶牛的乳脂率。奶牛的粗飼料來源廣泛,常用有苜蓿、黑麥草、玉米秸稈、甘薯蔓等,可根據養殖區域的飼料資源合理搭配。飼喂過程中,注意飼料的適口性,青綠飼料和青貯飼料適口性強,可提高奶牛食欲和采食量。有條件的養殖場(戶)可以規劃出優質牧草種植區域,通過自種自用的方式降低飼料成本。精飼料適口性強,營養豐富,常見的精飼料有玉米、燕麥、小麥麩、豆餅(粕)、花生餅(粕)等。泌乳初期、中期、后期精飼料占比分別為50%~60%、30%~40%、25%~35%。

2.1.2蛋白質和能量比適當

高產奶牛分娩后,乳腺機能一般在分娩2周才能逐漸恢復,泌乳量逐漸增加,一般產后2周左右開始進入泌乳盛期。為保障泌乳量,必須合理搭配蛋白質和能量飼料比例。因此在高產奶牛泌乳期間,其在全混合日糧中添加全穗玉米、玉米麩等高能量飼料,補充大豆、葵花籽等富含蛋白質的籽實,可以促進奶牛泌乳,并提高泌乳品質。

2.1.3補充礦物質和維生素高產奶牛泌乳過程中會排出大量的鈣、磷等物質,因此高產奶牛需要補充鈣磷,比例為1∶1~2∶1。同時奶牛也需要補充維生素,如補充25000IU/頭·天維生素D3或60mg/頭·天的25-羥基D3,可以顯著提高乳蛋白含量和奶牛的泌乳性能;維生素B則對高產奶牛的能量負平衡具有重要調節作用,給圍產期奶牛補充過瘤胃保護復合B族維生素,與對照組相比,泌乳高峰階段的平均泌乳量提高了4.63kg/d,同時奶牛的酮病發生率也顯著下降(P<0.05)。2.2采用科學飼喂方式

高產奶牛日采食量大,需要強大的消化系統才能將飼料物質轉化成營養成分,若日常飼喂不科學,奶牛一次性采食過多,不僅增加瘤胃負擔,還容易出現消化不良等癥狀,進而降低泌乳量,若每次攝入的營養不足,則無法維持泌乳需要。與傳統的精料、粗料分開單獨飼喂相比,全混合日糧是一種將精粗飼料混合均勻,減少奶牛挑食,通過合理搭配日糧蛋白質、能量、纖維等營養物質為奶牛提供全價營養,同時簡化飼喂程序,減少飼料浪費,提高了高產奶牛整體管理水平。全混合日糧飼喂次數為2~3次/d,夏季為避免料槽內飼料變質,可以飼喂3次。每次飼喂前要保證料槽內有4%左右的剩料量,飼喂前檢測飼料和料槽內剩料的品質,確保全混合日糧新鮮無霉變。

2.3預防瘤胃酸中毒

為保障或延長奶牛泌乳高峰時間,養殖場(戶)會增加精飼料飼喂量。但奶牛一次性采食過量精飼料或發酵飼料會造成瘤胃pH值下降。為預防高產奶牛瘤胃酸中毒,可以在日糧中添加適量的緩沖劑,如2份小蘇打+1份氧化鎂,混合后添加到日糧中,一般濃度為2%,可提高奶牛食欲,促進消化,還能提高乳脂率。

2.4加強干奶期護理

奶牛干奶期一般為45~65d,高產奶牛的干奶期可適當延長,一般為75d,以有利于乳房恢復,保障奶牛體質和胎兒營養需要。在奶牛干奶后期,一般是產前14d要逐步增加精飼料飼喂量,精料中富含蛋白質和能量,為泌乳盛期到來提供充足養分。

3高產奶牛的管理技術3.1牛舍清潔控溫
第一,日常清潔。每天清理地面糞污,每周用2%燒堿、3%雙氧水、10%石灰乳等消毒劑消毒1次,夏季做好驅蚊工作。第二,合理控溫。奶牛最適宜的生產環境溫度為(14±2)℃。因此,冬季要做好防寒保暖,如在秋末對牛舍和擠奶廳的漏風漏洞進行檢查,及時填補,以防賊風進入;牛舍迎風面用帆布遮擋,運動場的風口用鐵門遮擋,牛舍墊草適當增厚。夏季需要做好防暑降溫,如在牛舍內安裝電扇、濕簾風扇降溫、智能噴淋降溫,運動場搭建遮陰棚等。
3.2牛體清潔管理

第一,刷拭體表。高產奶牛需要經常刷拭清潔體表1~2次,夏季可以用清水直接沖刷,冬季為防止凍傷,可以干刷。體表刷拭不僅能除去體表病菌和寄生蟲,還能促進血液循環,提高泌乳量。第二,修蹄護理。奶牛肢蹄病也會降低泌乳量,因此每年至少修蹄2次,一般在春季、秋季大群健康普查時分別進行。日常也要留意奶牛行走狀況,發現肢蹄病要盡早對癥治療。

3.3規范擠奶操作

第一,擠奶時間安排。高產奶牛每天擠奶次數為3次,在飼喂前進行,時間可以安排在早上5~6點,中午13~14點,晚上21~22點。第二,按摩、清潔和檢查操作。擠奶前進行乳房按摩,可用溫毛巾輔助,按摩5min后進行擠奶。擠奶前、后對乳房、乳頭分別進行藥浴,堅持一頭奶牛使用一塊方巾(紙巾),擠奶時將前3把奶擠到帶有網狀柵欄的容器中,仔細觀察其顏色、形狀。第三,提高擠奶速度。擠奶人員要在較快的時間內將乳池貯存的奶擠出,以防錯過乳腺泌乳時間,因此高產奶牛的單次擠奶時間要控制在6~7min內,擠奶頻率為先快后慢,擠奶次數為90次/min,出奶量一般在1~1.5kg/min。若擠奶時間過長,比正常擠奶時間長出5min左右,奶牛產奶量可下降20%左右。

3.4疾病預防管理

第一,定期免疫接種。根據當地奶牛疫病流行情況制定合理的疫苗接種計劃,疫苗要按照說明書存放、稀釋和使用。養殖場目前一般需要接種的疫苗包括口蹄疫疫苗、梭菌疫苗、布魯氏桿菌疫苗、傳染性鼻氣管炎疫苗、炭疽芽孢桿菌疫苗等。

第二,乳房炎防治。根據《NY/T14-2021高產奶牛飼養管理規范》對高產奶牛發病指標控制參數規定顯示,高產奶牛乳房炎月發病率應低于3%,乳房炎作為一種發病率較高的生產性疾病,必須做好早期預防,日常管理措施有奶牛擠奶前后的藥浴工作,每天的牛舍、牛體清潔和定期消毒管理,除此之外,還可選擇適應范圍廣、抑菌能力強、無耐藥性的中草藥方劑來強化高產奶牛自身免疫力,提高機體對病原微生物的防御能力,方劑有復合中草藥秦公散、蒲公英散、消炎增乳散。

第三,緩解熱應激。當高產奶牛所處環境的溫濕度指數超過68時,需要進行防暑降溫措施來緩解奶牛的熱應激,保障正常泌乳量。環境降溫的同時也可采用飼喂鮮嫩多汁飼料、多飲水,日糧中補充180g氯化鉀+300g乙酸鈉/頭·d,或日糧中添加1%碳酸氫鈉+0.3%氯。化鎂等營養調控方式。

3.5適時配種管理

第一,配種時間。奶牛受孕時間對其泌乳量有一定影響,奶牛體重達到350kg左右且月齡超過14月齡后再進行配種,高產奶牛的胎間距≤410d。

第二,發情鑒定。奶牛容易發情的時間為6~8月,飼養員應留意奶牛發情狀況,可通過外部觀察、試情法、陰道檢測、直腸檢測法等多種操作進行發情鑒定,若發現奶牛子宮頸略張大、子宮角膨大、觸動時有較強的收縮反應,手指輕觸卵泡有彈性,表明奶牛處于發情階段。奶牛一般在發情后的10h左右排卵,此時做好輸精或交配準備。高產奶牛的發情鑒定率應≥65%。

第三,留意奶牛產后恢復。奶牛分娩后3周可通過直腸檢查判斷奶牛生殖器官的恢復狀況;產后超過70d不發情母牛要進行檢查和治療。

4結語

奶牛是否高產除了和日常飼養管理有關外,還與奶牛品種有關。我國大多數高產奶牛品種為荷斯坦牛,其產奶量高,但對環境要求也較高,若養殖區域氣候環境和飼養條件較好,可優先選擇荷斯坦牛。同時,養殖場(戶)也可按體型外貌和產奶成績合理挑選高產奶牛,結合奶牛的生理特點、生活習性等因素制定科學合理的飼養管理計劃,進而提高養殖效益。

本來來源《中國乳業雜志》2022年第五期(總第245期),轉載請標明出處。

來源:乳業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