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好:靠技術創新節約飼料用糧
近期,隨著全球持續高溫、斯里蘭卡破產等一系列事件的發生,國際糧食價格一路上漲,各國對糧食安全的重視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作為最大的糧食需求國,除了從生產端增加糧食供給、從消費端減少浪費,我們還能做些什么?
8月26日,在2022全國農業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活動上,農業產業融合發展聯盟主席、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從產業端給了行業一些啟發。
“新希望集團今年預計生產3000多萬噸飼料,這些飼料需要消耗約2400萬噸的糧食。我們計劃通過技術創新、數字化升級等方式,每年節約1%的糧食消耗,堅持這樣做5年。若執行順利,集團將每年節省24萬噸糧食,相當于節約了50多萬畝農田,5年就是250多萬畝農田。”劉永好說。
新希望集團每年節糧1%的目標主要通過三大方面的技術創新實現。從育種角度,改進雞、鴨、豬的育種技術。目前,新希望集團與中國農科院合作研發出了中新北京鴨多個品系,這些品種得到了國家、市場的認可,銷售量超過12億只,填補了國內鴨的育種空白。同時,新希望在雞、豬的育種上也加大了研發力度,計劃通過育種為每年節糧1%的目標助力三分之一。
第二個三分之一靠什么?通過技術進步和配方完善來實現。新希望集團作為世界最大的飼料生產企業,有幾百個飼料廠,合計擁有紅外設備三四百臺。集團將這些設備聯網互通,將快捷的檢測數據庫和40年飼料配方大數據相結合,使得配方技術得到進一步完善,同時推出新的配方技術軟件,以期實現節糧增效目標。
從管理和數字化角度,今年年初,新希望集團和哈佛大學聯合舉辦了為期四個月的數字化專項培訓,集團中高層干部通過培訓,提升了數字化意識。同時,新希望建立中臺體系,強化線條管理,在數字化方面下了“苦功夫”。集團在6大方面加緊研發和布局農業領域機器人的使用。此次展會上,新希望集團展出了一款機器人,它能夠以智能化方式給豬打防疫針、做清糞、運輸病豬、監測環境……新希望集團計劃通過智能化、數字化工廠的再造,減少浪費,提升效率,為每年節糧1%的目標再助力三分之一。(農民日報)
作者:宋昱璇
一周熱點
- 2022-09-019月份豆粕展望:大概率維持高位運行
- 2022-08-31中國大豆擴種見成效 USDA調低中方需求預期
- 2022-08-29全球飼糧市場一周要聞:美國和歐洲玉米單產擔憂 飼糧價格上漲
- 2022-08-25豆粕緊張仍在持續
- 2022-08-232022年小麥市場供需分析
- 2022-08-23基差貿易助玉米貿易雙方實現共贏
- 2022-08-238月22日全國各地最新豆粕價格行情走勢分析
- 2022-08-19南北港口流通回暖 玉米產量尚無定論
- 2022-08-18第八屆 "國際動物腸道生態與健康(中國)高端論壇"(第二輪通知)
- 2022-08-17關于召開第一屆生物飼料創新發展高峰論壇的通知(第一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