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豆擴種見成效 USDA調低中方需求預期
來源: 作者: 時間: 2022-08-31
中國政府通過擴種油料作物和補貼種植等方式,提高了中國本土大豆產量,從而在價格和進口量對進口大豆造成了影響。美國農業部報告調低了中方對進口大豆的需求預期。
近日,中央財政下達資金100億元,再次向實際種糧農民發放一次性農資補貼,統籌支持秋收秋種,緩解農資價格上漲帶來的種糧增支影響,進一步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
據了解,2022年中央財政已分三批累計下達補貼資金400億元。
中國政府通過擴種油料作物和補貼種植等方式,提高了中國本土大豆產量,從而在價格和進口量對進口大豆造成了影響。
近日,美國農業部報告調低了中方對進口大豆的需求預期。
農民獲得種植補貼
“10月是大豆收獲的季節,預計市場上供應的大豆非常多。”黑龍江一位大豆經紀人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現在價格還是比較穩定的,大豆價格稍微上漲一點,中儲糧就向市場上拍賣大豆,供應多了,大豆價格沒有上漲太多。”
記者從黑龍江省林甸縣政府網站上獲悉,該縣根據黑龍江省的統一安排已經開始撥付2022年玉米、大豆、稻谷生產者補貼資金。“2022年,玉米、大豆、稻谷生產者補貼對象為我縣行政區劃范圍內玉米、大豆、稻谷合法種植面積的實際生產者(包括農民、農民專業合作社、企事業單位等)”。
補貼依據為縣農業農村局核實認定的玉米、大豆、稻谷合法實際種植面積。其補貼標準為全省統一每畝玉米補貼標準為28元、大豆補貼標準為每畝248元。
黑龍江、吉林和內蒙古作為大豆的主要省份其對大豆種植的補貼力度各不相同。
一位市場人士向記者透露,黑龍江省大豆生產者補貼248元/畝。吉林地區補貼333元~500元/畝。內蒙古地區補貼300元~400元/畝。
3月,國家發改委《關于進一步做好糧食和大豆等重要農產品生產相關工作的通知》中指出,為支持各地擴大種植大豆等油料作物,今年開始,國家發改委已結合高標準農田建設資金渠道,支持部分地區開展大豆油料生產基地建設,并將會同相關部門指導條件基本具備的地區率先開展鹽堿地等后備資源綜合利用試點。
目前,中國對進口大豆的依賴度超過80%,只在東北和內蒙古地區還進行國產大豆的種植。
前述大豆經紀人向記者表示,今年很多大豆種在非登記的土地上,雖然拿不到補貼,但是也可以提高大豆的市場供應。
中國政府的補貼和擴種政策已經對大豆進口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美國農業部在近期公布的調查報告中指出,年度食用大豆價格高企激勵了中國農民增加大豆種植面積。大豆種植所需肥料較少,農民也將從種植大豆中獲益。在部分省份,輪種大豆的農民將獲得額外的補貼,也激勵、并提高了農民的種植意愿。
美國降低對中國需求的預期
今年農資價格出現了上漲,補貼的及時發放對農民擴種油料的意義重大。
“今年租地的價格很高。”種植大戶溫經理向記者表示,“每畝600元,農資價格也上漲了。”
“種植大豆的一個優勢之一是,大豆不用打理,更不可能澆水,因為面積太大。因此,租金較為便宜的土地會用來種植大豆,比如鹽堿地。”溫經理習慣在收獲后囤積大豆,合適的價格后賣出。他每天關注大商所的大豆期貨價格,以調整庫存。
美國農業部發布的“中國市場油籽作物及產品報告”估算,今年中國大豆種植面積預計為935萬公頃,同比增長11%。主要由于中國國家激勵政策、市場價格、投入品價格和補貼等多重因素的驅動。
根據該報告中的預測,2022/2023市場年度中國本土產量的提高預計將在一定程度上削減進口量。因此將2022/2023市場年度中國市場大豆進口量預期下調至9800萬公噸,較此前預測值下調200萬公噸。這是由于中國國內大豆擴種、產量提高,其中部分將在東北地區進入壓榨渠道,與進口大豆直接競爭。
中國農業部也對2022/2023年度中國大豆進口、產量和種植面積的進行了預測,其中進口量預計為9520萬噸,產量為1948萬噸,種植面積為993.3萬公頃。
美國大豆出口商已經度過了一個艱難的市場年度。
美國農業部數據顯示,2021/2022市場年度前8個月(2021年10月至2022年5月)中國市場大豆進口量達到6060萬噸,同比減少340萬公噸,即5.3%。同期,中國自美國的大豆進口量為2730萬公噸,下降26%,市場份額為45%,低于去年同期的58%。
中國農業農村部印發《2022年農墾帶頭擴種大豆油料行動方案》,要求落實地方政府分解下達的大豆油料擴種任務,確保全國農墾大豆種植面積達到1460萬畝以上。
中國大豆長期依賴進口,國產大豆不足需求量的20%。大豆的主要用途是用來壓榨食用油,其壓榨后的豆粕用于飼料行業。
在中美貿易摩擦之前的2017年,中國進口大豆累計9553萬噸,前三大大豆進口國分別為巴西、美國和阿根廷,進口量分別為5093萬噸、3285萬噸、658萬噸。
國際糧食供應惡化?
對溫經理來說,唯一不好的消息就是立秋之后,雨水偏多。“我們沒有遇到南方的旱情已經很幸運了。今年每畝的收成預計與去年持平。”
今年5月,聯合國糧農組織發布的《2022全球糧食危機報告》顯示,2021年有53個國家或地區約1.93億人經歷了糧食危機或糧食不安全程度進一步惡化,比2020年增加近4000萬。
華鴻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徐建飛向記者表示,“如果人類不將糧食當作燃料燒掉,全球的糧食供應,不僅不會緊張,還會過剩。”
他說,2021~2022年度(2021年9月1日至2022年8月31日),美國用于生產燃料乙醇的玉米總量預計為1.36億噸(同比增加6.3%),占美國2021年玉米總產量3.84億噸的35%,相當于全球玉米貿易總量1.86億噸的73%。此外,美國用于生產生物柴油的豆油總量預計為485萬噸(同比增加21%),占美國豆油總產量1188萬噸的41%,相當于全球豆油貿易總量1180萬噸的41%。全球用于燃料的食用油總量,2021~2022年度約為4000萬噸,占全球食用油總產量的2%水平。燃燒食用油的事情主要發生在歐洲、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阿根廷和巴西。
來源:中國經營網
上一篇 | 俄羅斯將延長大豆出口稅 禁止部分油菜籽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