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農業農村部監測,11月11日,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豬肉平均價格為33.64元/公斤,比前一天下降1.5%;與上周五(11月4日)的35.14元/公斤相比,下降4.3%。本周的平均價格為34.36元/公斤,與上周的35.21元/公斤相比,下降2.4%。
本周國內生豬價格以降為主。據中國養豬網的數據,11月11日,生豬(外三元)價格為25.21元/公斤,與上周五(11月4日)的26.55元/公斤相比,下降5%。從周內來看,本周生豬均價為25.9元/公斤,與上周26.6元/公斤的均價相比,下降2.6%。
近期生豬價格偏弱運行
從周一開始豬價持續走弱,截止到昨日北方部分區域才開始小幅反彈,今日南方區域跟進,逐漸企穩回升,但仍未回到跌前水平。隨著天氣轉冷,逐漸轉入購銷旺季,突如其來的深跌令部分業內人士頗感意外。是需求偏弱導致,還是供應端現狀改變?據了解供應端出欄節奏改變是此次降價的主要原因。
近期養殖端出欄量明顯增加,出欄節奏加快。尤其規模場增量,而且更為關鍵的養殖端似乎出現了“內卷”。隨著規模場出欄量增加,價格出現下行,部分散戶被迫出欄,價格一跌再跌。另一方面,隨著供應端增量,前期部分二次育肥大體重豬源價格優勢逐漸下降,也開始擇機出欄,加速價格下行。從本周標肥價差縮小和出欄均重增加就有所反饋。
目前來看規模場方面仍有增量計劃,據Mysteel調研數據反映,樣本企業11月份出欄計劃增加3.44%,且十月份大部分企業超賣,在超賣的基礎上繼續增量,可見出欄積極性明顯增加。雖然逐漸進入購銷旺季,后期養殖端競爭壓力或有增無減。
需求方面依舊“慘淡”,新冠疫情及經濟大環境影響,終端消費較差。白條走貨不快,批發市場每天都有大量剩貨被動入庫。加之南方溫度偏高,腌臘尚未開啟,短線難以利好行情。因此屠宰企業始終處于虧損狀態,開工率持續低位。此次價格下行,養殖端看漲預期同樣有所下降,需求偏弱的背景之下,后期價格或很難達到前期高位,因此也多顯謹慎,不再一味追求更高利率,擇機出欄的概率大幅增加。
短線來看,養殖端出欄增加,供應激增,需求增量有限。供大于求情況下,價格偏弱運行。但目前養殖端持續盈利,抗價意愿漸起,且產能恢復不快,仍有緩沖余地,整體壓力不大。博弈持續,后市價格頻繁調整為主。長遠來看,此輪跌價,倒逼二次育肥出欄實屬為春節前最后一輪漲價做準備,增加了后期價格上漲的可能性,并且產能恢復不快,今后一段時間乃至明年上半年仍處于上行周期,因此初步判斷旺季價格仍值得期待。至于上漲空間則取決于養殖端出欄節奏和需求恢復情況。
腌臘季臨近未來走勢如何?
據卓創資訊監測,供應方面,本周周內多數規模養殖場降價走量,生豬出欄增多,而需求支撐不足,生豬價格跌速較快,導致部分二次育肥大豬逐漸出欄,帶動全國生豬交易均重上漲,卓創資訊監測全國生豬平均交易體重127.20公斤,環比漲0.40%。需求方面,本周屠宰企業開工率環比微漲。周內養殖端出欄積極性提升,生豬供應增加,屠宰企業收購相對順暢。隨著氣溫下降,北方地區豬肉需求小幅提升,且南方局部地區有腌臘支撐,導致開工率小幅上漲。重點屠宰企業周度平均開工率22.82%,環比漲0.42個百分點。
本周的11月9日國家統計局發布10月CPI數據,10月份,受生豬生產周期、短期壓欄惜售和豬肉消費旺季等因素影響,豬肉價格同比上漲51.8%,環比上漲9.4%。
從生豬價格來看,加上本周已連續三周有所回落。
方正中期期貨認為,近期國內疫情仍然時有發生,令豬肉等生鮮品終端消費環比走弱較為明顯,這與此前市場預期的11月份腌制臘肉旺季有所出入。此外由于疫情導致不少地區養殖戶出現被動壓欄情況,而豬價轉弱后刺激養殖戶積極出欄大豬,這可能進一步對豬價形成負反饋。基本面上,年底壓欄的育肥大概率要經歷集中出欄,尤其是封鎖解除后,屠宰企業陸續復工復產,階段性供給環比10月可能將會出現明顯增加,此外飼料價格隨著大豆進口集中到港可能出現松動,育肥成本有望高位回落,而消費端,過去一段時間,由于疫情造成的消費損失已無法彌補,當前豬價已處在歷史相對高位,邊際消費逐步受到抑制,市場對旺季的整體消費前景缺乏堅定信心。
東吳期貨認為,近期政策面保供穩價的信號頻出,集團場加快出欄節奏,超量完成月度出欄目標,豬價從高位回落,受此影響散戶出欄積極性有所增強,不過隨著腌臘季臨近,需求端或將對豬價形成一定的提振,預計豬價短期繼續深跌的概率不大。長期來看,隨著出欄體重攀升,冬至前后或將迎來散養戶大豬出欄高峰,豬肉供給將較前期邊際遞增,另外因疫情以及當前的高豬價或將抑制本年度旺季需求,東吳期貨認為豬價不具備繼續大漲基礎。
卓創資訊預測下周,供應方面,生豬出欄量繼續增加,養殖單位無過多壓欄動作,且在降價行情下,部分養殖戶有一定恐慌出欄心態,生豬供應或較為充足。需求方面,需求增長仍然緩慢,南方氣溫較高,腌臘仍未開展,整體屠宰量呈低位震蕩態勢。
來源:我的鋼鐵網、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