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表示,由于肉類消費結構的變化,豬肉需求量將維持在5500萬噸-5600萬噸之間——豬肉消費已經進入穩定平臺期
來源: 農民日報 作者: 雷少斐 時間: 2022-12-15
豬肉消費的變化,不僅有短期因素的作用,還受到肉類消費結構調整的長期趨勢影響。近日,記者采訪了相關專家,以揭示我國豬肉消費形勢及未來趨勢。
“回顧我國居民近30年豬肉消費情況發現,豬肉在肉類消費中比重其實在不斷降低。”農業農村部豬肉全產業鏈監測預警首席分析師、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研究員朱增勇說。這意味著居民對豬肉的依賴性有所降低,對其他肉類的消費量持續增長。
近十年我國豬肉消費比重從65%左右下降到不足60%,而禽肉消費占比達到25%-30%。牛羊肉消費比重逐漸升高到15%左右。
豬肉需求總量取決于人口總量以及人均豬肉消費需求量的變化,受到經濟發展、人口結構、豬價波動以及疫情等因素影響。
朱增勇表示,過去30年,我國經濟高速增長時期也是豬肉產量快速增長階段,隨著國民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居民消費到達一定水平,包括肉類在內的食品消費結構將優化升級。相關研究發現,當人均GDP增長到1萬美元后,居民對于雞肉、牛羊肉、奶類的需求就會有明顯的提升。
2016年全球禽肉消費超過豬肉消費,成為最大消費肉類。我國禽肉和牛肉人均消費量較發達國家仍有一定差距,具有較大增長空間。
人口結構也會對生豬消費產生重要影響。我國從2015年開始,15-64歲人口數量和比重下降,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豬肉消費增長動力將會有所下降。
朱增勇介紹,2020年我國居民人均豬肉消費量比2014年下降了9.2%,但是禽肉消費增加60%,牛肉消費增加51%,羊肉消費增加25%。禽肉和牛羊肉供應也在不斷增加,相比2017年,2021年禽肉和牛羊肉的供給量增幅在700萬噸以上。
新冠肺炎疫情也對生豬消費產生一定影響。朱增勇介紹,我國豬肉消費中,約60%是家庭消費,40%是外出消費。疫情導致堂食減少,抑制了部分豬肉消費需求。此外,疫情部分時間影響一些區域的流通運輸,豬肉購買渠道和豬價上漲,也對豬肉消費產生了階段性影響。
2021年二季度生豬產能已經恢復到常態水平,豬肉消費量有所回升,目前我國人均豬肉消費量恢復到40.1公斤左右,但是難以再達到2014年42.6公斤的歷史高點。
“豬肉消費已經進入穩定期、平臺期,豬肉需求量將維持在5500萬噸-5600萬噸之間。”朱增勇說。
下一篇 | 生豬年底供應加大 豬肉價格穩中有降
一周熱點
- 2023-10-25中俄簽署糧食貿易大單 小麥進口激增會不會沖擊國內市場
- 2023-10-25關于征求《成熟蜂蜜》(公開征求意見稿)等5項農業行業標準意見的通知
- 2023-10-25任繼周草地學術思想研討會在蘭州順利召開
- 2023-10-25豬市走勢:官方最新發布!生豬養殖處于虧損狀態,第四季度或難以提升!
- 2023-10-232023年9月份山東飼料行業信息(總第26期)
- 2023-10-23農業農村部:明年春節后可能出現消費淡季與生豬出欄量增加“兩碰頭”,養豬虧損程度可能重于今年同期
- 2023-10-23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印發2021年度和2022年度全國農業行政處罰案卷評查結果的通知
- 2023-10-232023年9月份全國飼料生產形勢
- 2023-10-20【油脂獨家】現貨需求差 油脂漲跌兩難
- 2023-10-20一雞蛋卵內性別鑒定公司成功融資2.3億元,已無創鑒定2100萬枚雞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