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環球新財訊》報道,生豬市場最近波動劇烈。在期貨市場,從12月7日以來,主力合約價格多個交易日出現大幅下跌。在現貨市場,生豬價格最近一個多月時間回落了35%左右。豬價快速回落的原因是什么?明年3月份交割的生豬期貨主力合約12月13日大幅下跌,而12月7日以來的5個交易日中,有4個交易日都是這樣的走勢。生豬期貨價格也從每噸19000元左右,下跌到16500元左右,跌幅接近13%。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研究員朱增勇說,生豬期貨的急跌,說明市場存在一定悲觀情緒。朱增勇表示:“因為從11月第一周以來,豬價持續下跌接近6周,沒有很有效地反彈,特別是部分地區的豬價跌破每公斤20元以后,這種市場悲觀的情緒就開始變濃。同時每年年底各大豬企的出欄量可能都會有所增加,這樣市場的悲觀情緒進一步增強。所以我覺得,期貨下跌主要原因還是市場情緒的原因。”而生豬現貨價格的回落幅度要遠高于期貨價格。11月初,一些地方的生豬價格一度達到每斤14元的高點,在這之后一路下行,目前降到了9元附近。短短一個多月時間,跌幅在35%左右。對于下跌的原因,有山西養殖戶分析,主要是前期壓欄的生豬最近集中拋售,形成踩踏效應。有養殖戶表示:“(每斤)11塊多的那段時間,反正是拋得不少,豬賣得不少。現在還有一部分,比如賣了一半,現在還有一半,或者有的已經賣到2/3了,還有1/3。”生豬供應增加,屠宰企業開工率最近也明顯提升,但是在需求端,朱增勇說,豬肉消費暫時還沒有大的提升。朱增勇介紹:“從消費上來講,雖然最近進入了腌臘的旺季,同時天氣轉冷以后消費有所提振,但是由于多種多樣的原因,消費的提振并不明顯。所以,供給增加而消費短期相對低迷的這種狀態,導致近期的豬價出現了一波比較明顯的下跌。”隨著元旦和春節的臨近,豬肉消費即將進入一年最旺的時間段。一些養殖戶開始調整生豬出欄節奏,放棄分批出欄,回歸壓欄待漲策略,準備在年底集中出售。但這種操作能否獲得高收益,還存在很大不確定性。河北、山西、山東等多地的商戶告訴記者,目前豬肉消費仍然沒有明顯提升。有商戶表示:“主要是賣不動,天冷了,吃肉的也少。好多肉店人都不多,我們家現在都沒多少人。”業內人士透露,目前生豬養殖仍然有一定的盈利空間,如果是自繁自養,每頭豬的利潤在500元上下,短期內豬價跌破成本線的概率并不大。不過朱增勇認為,總體來看,豬價已經處于下行區間。朱增勇說:“我覺得雙節之前豬價總體來講應該還會有季節性的反彈,但是因為離雙節也只有一個多月的時間了,所以整體反彈的空間應該是相對比較溫和的。但是春節以后,出欄量還會季節性增長,同時消費又開始進入淡季,所以我覺得豬價總體還是向下的趨勢。”
來源: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