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億頭生豬沖頂市場,供需雙夾下豬價更危險?
清明節后生豬價格持續下探,全國均價大有“破7”之勢,較之前供需博弈激烈,2億頭豬沖擊市場,后續走勢等待驗證?
生豬價格偏弱,需求背“大鍋”?
“批發市場白條走貨不快,終端消費恢復緩慢,短線難以形成強有力支撐。”是節后以來看到最多的關于需求方面的描述。而供應方面則是能繁母豬存欄量呈下降態勢。仔豬同比減少,價格居高不下等。對比之下,似乎需求端問題更大。
業內相關數據顯示,截至上周,123家企業屠宰開工率平均為32.41%,環比微增0.06%,同比上漲7.58%,連續5周呈增長態勢。從第11周的27.9%漲至上周的32.41%,漲幅超過4.5%。緩慢恢復也是恢復,需求整體要好于去年。
供應面來看,首先是能繁母豬數據,3月規模場能繁母豬存欄量為509.97萬頭,環比減少0.22%,同比增加11.10%。雖說1-3月份能繁母豬微降,但僅為未來預期(10個月之后),短期內難以兌現。相關數據顯示,企業3月商品豬存欄量為3369.82萬頭,環比增加1.50%,同比增加19.41%。出欄方面同樣增加,3月商品豬出欄量為822.24萬頭,環比增加3.81%,同比增加8.55%。
縱觀供需基本面,供應端壓力過大,商品豬存出欄持續增加,6月份之前不會減少。并且前期二次育肥豬源,體重已然較大,價格持續走低,預期較差的情況下,散戶出欄意愿和積極性明顯增加。仔豬方面,目前買賣雙方交易意向均不強烈,短線有價無市,不會形成利好。能繁母豬減少長期來看雖屬利好,但遠水難解近渴,且隨著母豬性能的提高,此輪更新換代結束,屆時母豬數雖然減少,但不管是質量還是產仔數或均有較大提升,利好也難以顯現。需求向好是不爭的事實,只是需要時間,而且經歷了長期的價格磨底,殘酷競爭后的優勝劣汰,行情復蘇值得期待。
2023年一季度生豬出欄近2億頭
據相關報道,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一季度,農業(種植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6%。農業生產形勢穩定,畜牧業平穩增長。其中,生豬出欄19899萬頭。
一時間,“2023年一季度生豬出欄近2億頭”的新聞在業內迅速傳播,大家都知道今年豬比較多,但沒想到竟然能這么多。一季度出欄量達到近2億頭,其中應該有一部分屬于二次育肥“重復計數”,但即便如此,一季度的出欄量之高還是超乎尋常。
就生豬的生長繁殖規律而言,能繁母豬數量影響的是10個月以后生豬的供應量。從產能來看,2022年4-12月為產能增長周期,2023年1-2月我國能繁母豬存欄量環比下降,代表著生豬養殖進入去產能周期。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2023年2月末能繁母豬存欄4343萬頭,環比下降0.6%,同比增長1.7%,相當于正常保有量的105.9%,產能正常,處于黃色區域。
大肥尚未消化完畢,四月豬價頹勢明顯
隨著氣溫的升高,南方部分地區溫度超30℃,人們對于大豬需求下降,疊加豬價“低迷”、養殖戶大量拋售大肥,導致豬價“跌跌不休”。從近日生豬市場的形勢來看,豬價還要進一步下跌,屠企壓價收豬現象還在繼續增多。
據國家發改委最新數據顯示,4月第2周,全國豬料比為4.24,環比第1周下降1.85%,養殖戶的虧損程度再加深,頭均虧損額擴大至208.12元。而全國豬糧比為5.10,環比第1周下降1.35%,暫未達到立即啟動豬肉收儲的條件。而據屠宰端數據分析,目前養殖端還有大肥尚未消化完畢,產能還需市場進一步消化。
目前來看,市場對于豬病、二次育肥、凍品以及出欄量的預期有所分歧,后續走勢等待市場驗證。您認為供應及需求,誰將攪動產能的力度更大?
一周熱點
- 2023-06-29中國正式接受世貿組織《漁業補貼協定》議定書
- 2023-06-29仔豬外銷由盈轉虧、淘汰母豬需求增量,四季度產能淘汰或加速
- 2023-06-29豆粕現貨壓力顯現 后期價格走向需看天氣“臉色”
- 2023-06-28山東省飼料行業協會關于認定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活動的通知(2023)
- 2023-06-28全球舞臺 中國發聲——CFIA首次參加GAPFA大會
- 2023-06-28直播回放:主要畜禽品種《低蛋白低豆粕多元化日糧生產技術規范》線上培訓
- 2023-06-286月全球谷物市場與貿易報告
- 2023-06-28全球多地40℃高溫肆虐,印度大量農產品運輸中變質!大豆、玉米期價已悄然上漲
- 2023-06-27楊振海出席首屆新疆農產品加工產業發展大會
- 2023-06-27培訓回放 ▏《低蛋白低豆粕多元化日糧生產技術規范》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