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2月豬肉現貨價格走勢來看,仍呈小幅走低態勢,但跌勢趨緩,總體在低位運行。值得注意的是,盡管豬肉現貨價格低位徘徊,但近期生豬期貨價格卻明顯反彈,上市豬企的股價也呈上漲趨勢,表現明顯強于同期大盤。
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監測中心,截至12月6日當周,全國豬料比價為4.34,環比下降0.23%。按目前價格及成本推算,未來生豬養殖頭均虧損為7.41元。當周豬價以降為主。上周北方多地豬病點發,養殖單位仍有一定恐慌出欄情緒,市場豬源供應較為充裕,同時南方市場氣溫回升,家庭腌臘及灌腸熱度降低,終端需求提振力度偏弱。后期來看,目前利空因素偏多,業內對后市持續看空,養殖端出欄積極性或較高,但隨著冷空氣來襲,居民腌臘熱度或有所提升,局部地區養殖端或有抗價情緒,預計短期豬價或低位震蕩為主。
上市豬企11月經營數據集中出爐
生豬售價繼續走低
近日,多家上市豬企密集披露11月經營數據,總體上,生豬價格繼續承壓,較10月價格走低。
12月8日晚間,天邦食品披露的商品豬銷售情況簡報顯示,公司2023年11月份銷售商品豬88.99萬頭(其中仔豬銷售32.37萬頭),環比增長12.53%,銷售收入約9.21億元,環比下降9.51%,銷售均價14.06 元/公斤(商品肥豬均價為13.93 元/公斤),環比下降5.44%。
2023年前11月,天邦食品銷售商品豬627.50萬頭(其中仔豬138.25 萬頭),同比增長59.36%,銷售收入88.04億元,同比增長12.27%,銷售均價15.14元/公斤(商品肥豬均價為 14.91 元/公斤),同比下降16.69%。
另一家上市豬企*ST正邦12月8日晚間披露的生豬銷售情況簡報顯示,公司2023年11月銷售生豬40.44萬頭(其中仔豬25.62萬頭,商品豬14.82萬頭),環比下降15.61%,同比上升36.72%;銷售收入3.07億元,環比上升6.05%,同比下降40.24%。公告顯示,*ST正邦11月商品豬(扣除仔豬后)銷售均價13.72元/公斤,較上月下降0.16%;均重131.29公斤/頭,較上月上升10.72%。
牧原股份披露的2023年11月份生豬銷售簡報顯示,2023年11月份,公司銷售生豬529.5 萬頭(其中商品豬528.1萬頭,仔豬0.2 萬頭,種豬1.1萬頭),銷售收入 87.91 億元。其中向全資子公司牧原肉食品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合計銷售生豬 136.6 萬頭。
11月份,牧原股份商品豬價格相比10月份有所下降,商品豬銷售均價13.70元/公斤,環比下降5.65%。
溫氏股份披露的11月份主產品銷售情況簡報顯示,公司2023年11月銷售肉豬257.39萬頭(含毛豬和鮮品),環比增長7.44%,同比增長31.03%,11月銷售肉豬收入44.90億元,環比增長2.25%,同比下降24.32%,毛豬銷售均價14.43元/公斤,環比下降4.50%,同比下降40.15%。
新希望披露的11月生豬銷售情況簡報顯示,公司11月銷售生豬167.59萬頭,環比增長 13.89%,同比下降0.89%;收入為23.80億元,環比增長1.67%,同比下降31.65%;商品豬銷售均價13.95元/公斤,環比下降6.44%,同比下降40.13%。
對于11月豬價和銷量的變動,多家上市豬企也在公告中給出了一些解釋。
新希望表示,商品豬銷售均價同比下降較大的主要原因是行業周期波動,去年同期豬價上漲較快、基數較高,而今年以來行業產能相對供過于求、本月豬價較低。銷售均價同比下降較大也進一步造成生豬銷售收入同比下降較大。
天邦食品表示,11月生豬銷售數量環比上升主要系公司為規避冬季疫病風險,部分區域商品豬和仔豬加快出欄,1—11月公司生豬銷量同比上升主要系今年5—11月商品豬銷量增加。
溫氏股份表示,基于非洲豬瘟對養豬行業的影響仍未完全消除,未來出欄量仍存在月度波動的可能性。
生豬消費“旺季不旺
供需矛盾未從根本上解決
雖然當前處在生豬消費的傳統旺季,但卻出現了“旺季不旺”的現象,分析人士表示,這是因為供需矛盾未從根本上解決所致。
上海鋼聯農產品事業部生豬分析師王凌云說,四季度隨著天氣轉冷,終端消費逐漸增量,屠宰企業開工帶動回升;但上游生豬出欄同步增加,供應疊加上量,供大于求,市場持續弱勢。目前,南方氣溫仍相對偏高,腌臘灌腸活動雖有開啟但尚未進入集中期。
布瑞克農產品集購網研究總監林國發介紹,冬季豬價能否上漲,需要綜合分析供需情況和下游采購意愿。而今年母豬繁育效率普遍明顯提升,多種因素影響下,第四季度生豬存欄量及可供出欄生豬數量整體高位。
開源證券研報提及,生豬屠宰后流向包括終端消費市場和凍品庫存,截至今年12月7日,全國凍品庫容率維持高位且進一步上升至20.9%,豬肉鮮銷率下降至89.8%,反映當前市場生豬供給過剩,下游走貨不暢。
而生豬供大于求的背景下,供給過剩的狀況將在未來數個月內延續。生豬存欄量大,以及可供應的生豬出欄量偏高因素下,市場不樂觀的氛圍被強化。
“從監測的行業情況來看,整個市場出欄豬數量巨大,但下游需求不足,特別是食品端普遍不愿構建庫存的情況下,單純依靠鮮豬肉銷售很難化解當前豬肉供應矛盾,另外今年豬肉凍品庫存高,且走貨比較難。”林國發介紹,“當前,生豬養殖各環節及主體均呈現不同程度虧損,從行業來看,有一些企業出現資金壓力,面臨員工工資、飼料原料及時支付難度增加的情況。”
華安證券研報也提及,生豬產業資金鏈緊張。上市動物疫苗企業、飼料企業回款能力明顯變差,上市豬企資產負債率居于歷史最高,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均跌破歷史低位。
針對豬價持續走低,我的鋼鐵網分析,當前的供需形式不同以往。一方面前期養殖產能去化緩慢,且主要集中在散養戶,集團場并未明顯去化,整體四季度的生豬出欄壓力偏大;消費好轉有限,供需僵持,基本面難以發生根本性改變。另一方面北方部分省份豬病頻發,導致短期供應壓力在原有計劃供應量基礎上額外增加,對豬價有所打壓。自10月份持續至12月份,豬價難有起色,收儲提振市場信心可能帶來的壓欄行為,相較豬病導致的被動出欄行為,影響作用程度不夠,豬價震蕩下行即是最直白的體現,市場兩相博弈后的結果。
我的鋼鐵網認為,后市生豬市場行情也隨預期的變化不斷改變,當前最大的不確定影響因素還是豬病,通過數據來衡量其影響的難度較大。隨著氣溫越來越低,防控壓力也越來越大,不排除豬病影響加重,豬價繼續走低的可能性,但向下的幅度不大。如果豬病穩定或相較前期有所減弱,氣溫降低帶來的消費需求增加以及后續可能再次收儲對市場進行調控,豬價應該會在當前年內低位有所反彈,震蕩上行,但上漲預期不會很高,調整周期可能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