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業處于豬周期的下行磨底階段,新希望選擇瘦身聚焦主業。過去的一個多月里,新希望通過出售和剝離非主業資產、定增募資、處置空閑豬場等動作,持續降低公司負債,增加資金儲備,以此應對外部市場行情。
一場由公司高層參加的“利潤池挖掘工作會議”日前在新希望召開。該公司希望工作更加快捷高效,去除“大公司病”;發動“全員打糧食”,向內要利潤、要現金流。
這并非孤例,多家頭部生豬養殖企業均有類似動作。一方面通過定增募資等手段獲得資金,另一方面減少資本開支,采取更加穩健的擴張政策。同時,在養殖效率上追求精細化管理,力求開源節流。
新希望瘦身押寶飼料、生豬勝算幾何?業內人士認為,新希望飼料業務長期穩健,近年業績虧損主要受豬業影響。豬業行情走低,成本、資金、生物防控管理能力等都是企業能否扛過底部的關鍵。而在新希望看來,公司選擇聚焦生豬恰是在低谷期看清了自身有效解決養殖核心問題的能力,有底氣在下一周期取得良好成績。
轉讓禽業、食品業股權回血
2023年12月27日,新希望2023年第三次臨時股東大會表決通過《關于白羽肉禽業務引進戰略投資者暨轉讓部分股權的議案》《關于擬轉讓子公司股權暨關聯交易的議案》,擬為白羽肉禽業務、食品深加工業務引入戰略合作方,兩項交易合計作價超42億元。
具體而言,中牧集團擬以約27億元取得新希望旗下禽產業鏈運營主體“中新食品”51%股權;海南晟宸擬以約15億元取得新希望旗下食品深加工業務運營主體“德陽新希望”67%股權。其中,中牧集團實際控制人為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直接管理的中國農發集團。海南晟宸為新希望投資集團(簡稱“新投集團”)的投資平臺,實際控制人與新希望相同,均為劉永好。
在此之前,新希望的主要業務包括飼料、白羽肉禽、養豬、食品。2023年上半年,新希望營收694.53億元,上述業務營收占比分別為56.37%、13.90%、15.31%、8.36%。
受生豬市場行情影響,新希望承受著較大的虧損壓力。財報數據顯示,2021年至今年前三季度,新希望累計虧損近150億元,資產負債率達72.76%,為上市以來最高水平。
多位行業人士稱,新希望盈利出現較大波動的原因在于介入養豬業務。該公司在2016年切入養豬板塊,并在2019年、2020年趕上豬周期紅利,盈利頗豐。之后選擇產能擴張,卻遇到豬價回落,最終導致連續三年虧損。
實際上,新希望的禽產業,尤其是禽屠宰規模,一直處于行業領先地位。對于新希望轉讓該板塊的控股權,外界不乏質疑和討論。新希望方面告訴記者,過去幾年因為豬周期波動,公司對白羽肉禽板塊的投入有限,使其擴表能力受到限制。但該產業需要資本、資源的持續注入,當前公司向其傾斜資源有難度。
布瑞克·農產品集購網高級分析師徐洪志認為,這是新希望瘦身計劃的一部分。通過出售和轉讓資產來改善現金流是當務之急。同時,剝離非核心業務,聚焦生豬和飼料板塊,對于提高新希望的核心競爭力也有很大的幫助。
新希望方面表示,此次兩次交易完成,負債率會下降4%-5%,并給公司帶來一定投資收益。同時,隨著管理資源、資金進一步聚焦于飼料、養豬產業,會對公司經營能力形成良性助推。
徐洪志表示,當下市場正處于豬周期的下行磨底階段。目前來說,更好的選擇還是聚焦主業。
“在上市公司的戰略層面,新希望將更加聚焦‘飼料+養豬’的兩大核心主業,同時對其他優勢產業引入戰略投資者。”新希望方面說。
全力押寶飼料、生豬
新希望表示,公司本次主動調整發展戰略和產業結構,不僅是為了幫助相關板塊打開成長空間,更是因為上市公司要聚焦飼料和生豬養殖兩大核心主業。
有豬產業從業者向新京報記者介紹,2019年至2020年,國內生豬受非洲豬瘟影響產能銳減,價格不斷走高,剛踏入養豬業幾年的新希望抓住此輪機遇大步擴產,迅速上升為豬業頭部,出欄量如今已躋身國內前三。2020年至2023年,國內生豬產能逐步恢復至非洲豬瘟以前水平,甚至過剩,豬價長期走低,甚至出現賣越多虧越多的情境。養豬企業基本在磨底苦熬,資金流動性不如以往寬裕,頭部企業也不例外。
新希望介紹,目前公司對豬產業的核心目標是降成本、提質量、調結構、穩規模。近期能繁母豬的轉固成本從年初的4500-4600元/頭下降到2800元/頭,將利于降低苗種成本和淘汰母豬損失。“這個問題非常關鍵,決定了未來公司養殖成本在育肥端取得有效進步后,是否能夠進一步有效下降。公司將生豬養殖作為核心產業繼續發展,也正是看到養殖的核心問題從過去到現在,逐一在有效解決和提升,有足夠底氣在下一個周期階段取得良好成績。”
新希望認為,上市公司雖然有飼料、豬、禽、食品、海外5大業務板塊,但基本盤還是在飼料、生豬業務,“這個基本盤對公司價值非常重要”,有利于強化優勢。同時,過去業務跨度比較寬,員工幾萬人,對管理要求較高,聚焦飼料、生豬,有利于讓上市公司管理更精細化、專業化,實現降本增效。
“廣積糧”應對行情
想要有更多余力強料穩豬,新希望或許還要進一步減輕壓在身上的債務擔子。有財務人士曾向新京報記者介紹,70%被看作是企業資產負債率的警戒線。受前期大步擴張支出和后續豬價盈利吃緊等影響,新希望近幾年資產負債率逐步走高,2021年、2022年分別為64.98%、68.02%。2023年第三季度,新希望資產負債率上升到72.76%。
2023年12月28日,新希望發布兩項公告,向下修正“希望轉債”轉股價格(修正前為19.64元/股)、“希望轉2”轉股價格(修正前為14.39元/股)為10.6元/股。廣科管理咨詢首席策略師沈萌告訴新京報記者,降低債轉股價格一般是為了保護債權人利益,同時也不排除公司有將債權轉股、降低債務成本的考慮。新希望指出,現在兩期轉債規模合計約90億元,如果都能順利轉股,資產負債率能降至60%—65%。
“我們在做的工作是‘廣積糧’”,2023年12月26日,新希望方面向新京報記者表示,新希望內部近期召開“利潤池挖掘工作會議”,一方面要求工作更加快捷高效,倡導“只講一頁紙”,去除“大公司病”。另一方面,發動“全員打糧食”,要求一線團隊通過提高每一個生產環節的效率,向內要利潤、要現金流。
“長遠看,市場發展一定會走向微利,暴利不可持續”,新希望方面稱,周期波動需要儲備好資金、盈利。周期反轉到來且豬價好,固然是好事,如果周期反轉沒來,公司也希望有能穿越周期的成本優勢,“行業確實走到了轉型升級的新階段。我們也希望國家或行業相關組織能組織從業者們共同坐下談談,圍繞供給側結構調整做些事情,減緩周期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