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雞是指飼養起來專門生蛋以供應蛋只的雞,跟肉用雞不同,人們飼養蛋雞的主要課題是提高雞蛋質量和保持或提高產蛋量。無論自由放養蛋雞還是在養雞場飼養蛋雞,蛋雞的營養都是確保其健康、高產蛋率和蛋品質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關鍵方面:
蛋白質是蛋雞生長、生產和維持的基礎,對于蛋殼的形成尤為關鍵。產蛋雞的飼料中蛋白質含量通常在16%-18%之間,確保提供足夠的必需氨基酸,如蛋氨酸和賴氨酸,這些對于產蛋性能至關重要。
能量是蛋雞進行所有生命活動的基礎,包括:維持生命、生長和產蛋。能量需求隨著產蛋率、蛋重、體重和環境溫度的變化而變化。大約2/3的能量用于維持日常生命活動,1/3用于產蛋。能量主要來源于飼料中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
維生素對于蛋雞的健康、免疫系統和產蛋性能至關重要。常見的易缺乏維生素包括維生素A、D、E、B群(特別是B1、B12)。維生素A對視力、皮膚健康和免疫系統有重要作用;維生素D有助于鈣磷吸收,影響蛋殼質量;維生素E是強效抗氧化劑,保護細胞免受氧化損傷。
礦物質中,鈣和磷是最重要的,對蛋殼的形成至關重要。鈣的需求量很高,一般在產蛋高峰期飼料中鈣含量為3.5%-4%。磷的適宜比例也很重要,通常為鈣的一半左右。其它的如,鈉、鉀、鎂、鋅、銅、鐵、錳等微量元素也需適量補充。
水是最重要的營養素之一,對蛋雞的代謝、體溫調節和廢物排出至關重要。蛋雞需水量大,約75%的水來自于直接飲水,保持清潔、新鮮的水源對維持蛋雞健康和生產性能非常關鍵。
蛋雞飼料配制優化
蛋雞飼料配制優化是一個科學且細致的過程,旨在提高蛋雞的生產性能、保障雞蛋品質,并確保蛋雞的長期健康,以下是一些具體的優化策略:
育雛期:重點在于促進骨骼和免疫系統的發育,飼料應富含高質量的蛋白質(約20%)、充足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尤其是鈣和磷的比例要適宜。
育成期:逐漸調整蛋白質水平至約16%,增加能量供給,為進入產蛋期做準備,同時加強免疫增強劑的添加,預防疾病。
產蛋初期至高峰期:增加蛋白質至16%-18%,確保足夠的能量和高水平的鈣(3.5%-4%),以及平衡的氨基酸和維生素補充,特別是維生素D3以促進鈣吸收。
產蛋后期:根據產蛋率調整營養成分,適度降低蛋白質和能量水平,但保持足夠的鈣和磷,以防骨骼問題。
優先選用無污染、新鮮的飼料原料,如優質豆粕、玉米、小麥等,避免使用發霉或變質的原料。根據原料的季節性和地域性差異,靈活調整配方,確保營養穩定。
·酶制劑:添加非淀粉多糖酶等酶制劑,提高飼料消化率,減少營養浪費。
·益生菌和益生元:促進腸道健康,提高免疫力,減少抗生素使用。
·抗氧化劑:如,維生素E、C和硒,保護細胞免受自由基損害,延長蛋品保質期。
定期檢測蛋雞的體重、產蛋率、蛋重、蛋殼質量等指標,結合血液生化指標評估雞群健康狀態。根據評估結果,及時調整飼料配方,確保營養供給與雞群實際需求相匹配。
注意環境溫度、濕度和通風條件,這些都會影響蛋雞的采食量和營養需求。合理安排光照,刺激產蛋,同時保持良好的衛生條件,減少應激反應。
利用現代飼料配方軟件,精確計算和優化營養成分比例。關注行業研究進展,適時引入新型飼料添加劑或營養策略,如植物提取物、有機礦物鹽等。
儲存雞飼料的方法
如果儲存不當,即便是最好的雞飼料也會變質。以下是一些處理雞飼料的技巧,可以持久保持營養不流失:
1.不要把飼料堆在地板上——確保下方有空氣流通,而且不會從混凝土上吸收水分;
2.不要把飼料儲存在金屬容器中——要用密封的塑料或其它非金屬容器儲存,這樣飼料就不會變質或在陽光下過熱;
3.買你需要的東西——雞飼料通常只能保存約1-2個月,這取決于天氣有多熱,之后礦物質會減少,脂肪也會變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