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家衛生健康委、市場監管總局發布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滅菌乳》1號修改單引發廣泛關注。這一修改單明確規定,自2025年9月16日起,滅菌乳(純牛奶)生產將只能以生乳為原料,不得使用復原乳。政策的出臺直接炸翻了整個乳制品行業。這意味著,橫行國內商超15年的復原乳(純牛奶)將退出歷史舞臺,所有滅菌乳(也就是常溫純牛奶)必須100%用生鮮乳制作,徹底告別奶粉勾兌時代!未來的每一盒純牛奶,都是實打實的鮮奶加工而成。這一政策不僅重塑乳業生產格局,更讓中國人迎來牛奶品質的全面升級。
往昔之困:復原乳背后的無奈之舉
回溯過去,我國奶牛養殖行業現代化程度偏低,散養模式占據較大比重,導致奶源供應穩定性欠佳。據統計,彼時奶牛養殖規模化率不足50%,奶源缺口長期存在。為填補這一缺口,保障市場上液態奶的供應,復原乳應運而生。自2010年12月1日起實施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滅菌乳》(GB 25190-2010),允許在滅菌乳生產中使用復原乳。
然而,復原乳在加工環節存在難以避免的缺陷。在奶粉加工及再加水還原過程中,鮮牛奶中珍貴的乳鐵蛋白、免疫球蛋白等活性營養物質會大量損失。乳鐵蛋白具有抗菌、抗病毒、調節免疫等功能,免疫球蛋白則有助于增強人體免疫力,這些活性營養物質對維持人體健康至關重要。不僅如此,復原乳的加工環節相對復雜,這增加了微生物污染的風險,部分不良商家還可能違規添加添加劑,對消費者健康構成潛在威脅。
目前,復原乳產品在商場售賣的情況如何,羊城晚報記者為此到廣州各大商超一探究竟——在商場的貨架上,一些主流的純牛奶品牌如伊利、香滿樓、溫氏、新希望等純牛奶產品,都以生乳為原料,不使用復原乳。在7.11連鎖超市,記者發現一款維記的低脂高鈣奶在盒里顯著位置標明含有75%的復原乳。在一些主打性價比或在某些特定區域銷售的小眾品牌純牛奶不排除會有使用復原乳。
當下之變:奶源與需求雙重驅動的革新
緣何中國人開始要摒棄復原乳,而喝生牛乳為原料的優質純牛奶飲品,這與我國奶牛養殖業迎來大發展有關。記者了解到,近年來,我國奶牛養殖業與奶源基地歷經顯著變革,在規模、質量與技術層面實現全方位提升,為國人牛奶品質升級筑牢根基。
從養殖規模數據來看,2023年全國存欄奶牛百頭以上規模化養殖比例增長到76%,荷斯坦奶牛平均單產增長至9.4噸,奶類總產量攀升至4197萬噸。即便2024年牛奶產量4079萬噸,同比減少2.8%,但整體產業的規模化與現代化趨勢依舊強勁。
在廣袤的中國大地上,“六大黃金奶源帶”蓬勃發展。內蒙古草原面積廣闊,日照充分、溫差大,飼用植物豐富。蒙牛現代正緣萬頭牧場就坐落于此,存欄6200頭,每年為蒙牛供應約7萬噸生鮮乳。新疆擁有8.6億畝優質草場,占全國22%,奶牛存欄超210萬頭,年產奶超152萬噸,良種牛核心群規模全國領先。東北以黑龍江為核心,奶牛存欄近百萬頭,鮮奶年產量超100萬噸,伊利在此打造了亞洲最大嬰幼兒奶粉生產基地。而河北憑借壩上草原等牧場資源和規模化養殖優勢,成為華北奶牛養殖重鎮,孕育出君樂寶等知名乳企。
與此同時,消費端變遷同樣顯著。《2024中國奶商指數報告》顯示,中國奶商指數穩步提升,2024年得分達到64.6分。“Z世代”逐漸成為牛奶消費的主力軍,他們追求健康、個性化的生活方式,對牛奶的品質和營養有著極高的要求。這一群體對功能性牛奶的需求日益多樣化,低脂、低糖、高鈣等功能性乳品成為市場新寵。此外,超九成“Z世代”父母注重科學喂養,主動學習育兒及喂養知識,格外關注嬰幼兒配方奶粉的營養成分。消費者對牛奶品質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奶源地、生產工藝、產品認證等都成為他們選購牛奶時的重要考量因素。
未來可期:牛奶品質升級帶來健康新體驗
有專家認為,隨著1號修改單的出臺,以生鮮乳為原料生產純牛奶(滅菌乳)消費將成為常態,其最大程度保留了牛奶中的天然營養成分,讓消費者能夠享受到更豐富的營養。在食品安全方面,生鮮乳生產環節相對簡單,減少了潛在的安全風險。企業對生鮮乳奶源質量的嚴格把控和可追溯管理,進一步保障了產品的安全性。
此外,新政令實施后,滅菌乳產品標簽更加清晰直觀,消費者無需再為辨別是否含有復原乳而煩惱,能夠更便捷地選擇到高品質、更健康的乳制品。這不僅提升了消費者的購物體驗,也有助于推動整個乳業市場的良性發展。
告別復原乳,中國人喝上升級版牛奶的愿景正在逐步實現。“復原乳禁令”的出臺,是我國乳業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它在守護國人健康的同時,也為我國乳業的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相信在這一政策的推動下,我國乳業將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為消費者提供更多優質、健康的乳制品,持續助力國人健康生活。
來源:羊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