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生豬市場一直難見起色?對此,農文旅產業振興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袁帥表示:“盡管有春節等節日的消費需求支撐,但節后消費慣性回落,且養殖端出欄量速不減,導致市場供應整體充裕。預計豬價在經歷一季度的震蕩回落后,二季度有望逐步企穩,并隨著消費需求的季節性回升而逐步回暖。但整體而言,由于供應充裕和需求相對疲軟,豬價難以在高位持續,全年豬價重心較2024年有所下降,整體呈現低利潤特征。
機構指出,展望后市,短期來看,需求淡季居民整體消費疲軟,供給仍偏寬松。中長期來看,由于2024年產能恢復速度較慢,2025年下半年豬價有望超預期。
從周期角度來看,2024年行業迎來景氣回升,但隨后產業端迅速補充母豬產能、提升生產效率,導致2025年H1開始全國生豬供給壓力重回高位,低價預期之下,去產能邏輯再度兌現具備確定性。考慮到2024年行業高景氣持續性較短,養殖主體資產負債表修復有限,在此背景下,2025年行業一旦再度步入深虧,屆時的產能去化極有可能表現為豬舍等長期資產的出清,而更為徹底的產能出清會大幅提升行業在下輪周期中的景氣持續性。
低邊際成本優勢的主體終將獲得高出欄彈性。由于周期的大浪淘沙,高成本的養殖主體會在多輪周期中逐步退出,而市場產需缺口仍需彌補,具有超額收益的養殖主體具備了成長的空間和條件。
對于企業個體,邊際成本決定擴張邊界,種豬、土地、人員、資金等資源的積累決定了企業是否有能力進行擴張。技術、管理和資源作為驅動企業擴張能力和擴張邊界的三要素,是選擇優秀標的的關注點。生豬養殖行業目前仍處在行業規模化的黃金時期,前期規模化進程帶來的行業紅利使得整個生豬養殖板塊均有所獲利,但隨著行業集中度后續繼續提升,核心關注成本和資源儲備帶來的單位盈利和出欄增長分化。
從行業成長角度來看,生豬養殖行業正處于規模化加速過程中,龍頭企業通過一體化整合,正在向“養殖—屠宰—流通”全產業鏈延伸,未來成長空間廣闊。
當前,在仔豬供應相對有限的情況下,仔豬價格呈現出幾乎一路上漲的趨勢。據農業農村部對全國500個縣集貿市場和采集點的監測,截至4月第一周,全國仔豬平均價格為38.65元/公斤,已連續五周上漲,且相比于年初的33.31元/公斤,已上漲16.03%。
上海鋼聯農產品事業部生豬分析師孫志磊表示,當前全國7公斤單陰仔豬實際成交價格約520元/頭。整體價格偏高,山東部分放養公司還有部分仔豬補欄缺口,需在全國采苗。散戶補欄積極性較低,預計后續穩中偏弱調整,但降幅以及不大,4月仔豬價格整體或維持在500元/頭以上。
不容忽視的,仔豬價格的走高意味著對生豬養殖利潤空間的壓縮。
據了解,當下頭部養殖企業自繁自養成本約為13.5元/公斤,散戶養殖成本多在14.0元/公斤上下波動。
孫志磊預計,2025年生豬市場整體月均價格將保持在14元/公斤以上。養殖企業整體仍有一定利潤空間,不過與2024年相比,利潤或有明顯下滑。
因此,對于養殖端而言,降本增效將仍是行業重心。2025年豬價或窄幅波動,成本是競爭重點。2025年生豬供給增多、豬價處于下行通道已是市場一致預期,但下降幅度或好于預期。據農業農村部數據,本輪生豬產能從2024年5月開始緩慢修復,截至2025年2月,全國能繁存欄僅4066萬頭,同比微增。當前看,行業供需博弈僵持,全年豬價將在窄幅區間波動。且2025年飼料成本趨勢不如前幾年明朗,故而對企業的盈利能力、現金流狀況將是較大考驗。當前企業間成本差異較大,優勢企業仍可盈利。
來源:華夏時報、證券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