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在中國被視為美食的農產品,一直是美國出口的大熱門,如今卻成為美國農業進出口政策脆弱狀態的象征——我們討論的是雞爪。
沒有應對過剩雞爪的計劃是一件糟糕的事情,尤其是在放棄了超過14億的中國消費者之后。這樣巨大的全球市場機遇不應該被忽視。
2022年,美國向中國出口了約13.37萬噸雞爪,創收約5.504億美元(約40億元人民幣)。美國多家禽肉巨頭出口中國市場。還有由巴西JBS公司控股的全球最大雞肉生產商之一的Pilgrim’s Pride,它們曾經能夠以高價將雞爪賣給心滿意足的中國消費者,但現在情況已不同往日。
雞爪在中國很受歡迎。美國家禽業向中國出口雞爪時,每磅(1磅約合0.45千克)可以賺取0.8至1美元。相比之下,當雞爪在美國國內市場出售給動物飼料回收公司時,價格可能低至每磅僅0.05至0.1美元——價值下降了90%。
對于那些每周加工數百萬只雞的企業來說,這對其財政運營是一個巨大的沖擊。泰森食品公司每年出口數億磅雞爪。如果每只雞損失0.5美元,以5億只雞來計算,每年的損失就達到2.5億美元。
除了經濟方面的影響,家禽產業鏈上的供應商企業也受到了負面影響,比如動物飼料加工廠。這些加工廠將因過剩的雞爪而超負荷運轉,這增加了浪費和運營壓力。在美國,高品質的雞爪從可食用級別降為飼料級別,它們本可以在中國市場實現其價值,如今變成了泡影。
如果無法讓雞爪“重返”中國市場——多年來美國一直努力推動這一目標,但它已不再是美國家禽企業的優先事項——那么就只能靠美國消費者在國內解決出口不足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