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業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產業,肉蛋奶是百姓“菜籃子”的重要品種,直接影響人民群眾生活質量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我國是畜牧業大國。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扶持畜牧業穩定發展”,從生豬產能監測和調控、奶牛等產業紓困、養殖加工一體化發展等方面進行針對性部署。
伴隨農業現代化浪潮,我國畜牧業規模化、標準化、數智化發展迅速,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畜產品供給結構更趨合理,現代畜牧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基本形成。特別是隨著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普及應用,傳統的粗放型養殖模式和技術體系正在向綠色養殖、智能養殖等方向加速轉型,有力推動了畜牧業現代化進程。2024年,我國畜牧業生產穩定增長,全年豬牛羊禽肉產量9663萬噸,比上年增長0.2%,畜牧產值和畜產品產量居世界前列。作為農業經濟的重要支柱,畜牧業承擔著保障糧食安全、促進農民增收、推動鄉村振興等重要使命,在保障群眾基本生活需要、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不容忽視的是,在市場波動、疫病風險、資源約束等多重挑戰下,我國畜牧業仍面臨進口畜產品沖擊加劇、金融保險支持有限、畜禽種業和飼料糧國內供給不足、規模養殖用地緊缺、養殖盈利空間收窄、種養未能深度融合等諸多困境。如何穩產提質,推動畜牧業高質量發展,是有效解決以上困難的基本前提。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強調,扶持畜牧業、漁業穩定發展,為行業發展提供政策支持。對此,畜牧業應從全面提升畜禽產品供應安全保障能力、加速產業轉型升級等方面實現破局。
在“鏈”上下功夫,穩步提升畜禽產品增產保供能力。構建“飼料獸藥—良種繁育—屠宰加工—冷鏈物流”的供應鏈體系,完善應急保供機制,增強供應鏈韌性。扶持一批基礎雄厚、帶動力強、輻射面廣的特色養殖企業和產品加工企業,推動養殖加工一體化發展。支持龍頭企業以訂單農業、股份合作、托管等不同方式,帶動中小養殖場戶提高收益。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因地制宜培育特色畜牧產品,優化產品結構,提升產品溢價能力。通過“供應鏈強基、產業鏈重塑、價值鏈提質”三鏈協同發力,推動畜牧業整體競爭力穩步提高。
在“轉”上做文章,加快推動畜牧業轉型升級。聚焦綠色發展理念,推動畜牧業由單一養殖向規模化養殖轉變。推廣“糧—畜—肥—田”等生態循環模式,構建“種植—養殖—屠宰加工”一體化的現代農業體系。推進現代畜牧產業集群建設,培育壯大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龍頭企業,推動畜牧業由傳統的分鏈經營向現代全產業鏈并進轉變。提高科技創新和應用能力,推動畜牧業由規模速度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完善產學研深度融合的體制機制,在基因編輯與育種技術、飼料配方、疫病風險防控等方面協同發力,提升競爭優勢。強化數字賦能,搭建一體化畜牧大腦數據倉,實現正向可追蹤、逆向可追溯的目標。
在“保”上求實效,確保畜牧業綠色生態安全、動物防疫安全、畜產品質量安全和畜牧獸醫生產安全。以設施養殖、智慧賦能、資源節約和綠色低碳為重點,完善畜禽標準化生態健康養殖技術指南,推進標準化生態養殖。夯實防疫基礎,強化檢疫監管、重點管控和應急管理,牢牢守住不發生區域性重大動物疫情的底線。開展重點問題專項整治,加強畜禽屠宰監管,強化質量安全抽查監測,防范化解重大風險隱患,抓好生產和質量安全。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