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播放器av少妇影院-欧美xxxxbbbb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www.jhygf.com

當前位置: 首頁 » 產業政策 » 正文

從政策面看玉米市場

  作者: 來源: 日期:2003-01-01  

 
隨著我國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加入世貿組織工作取得成功,玉米市場形勢日趨低迷,人們對玉米市場后市存在各種各樣的擔憂。從目前基本面分析,業內人士對供大于求的總體格局給玉米價格帶來的負面影響已不約而同,但政策因素給市場帶來的影響往往超出市場基本面和人們的心理預期。因此認真分析和研究糧食政策,對于正確把握市場走勢和更好地運用政策都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 
放開銷區,保護產區,優化農業區域布局,推進農業結構調整 
1998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針對我國糧食總量出現階段性供大于求、市場糧價下跌的情況,從保護農民利益、鞏固農業基礎地位的大局出發,實施了以“三項政策、一項改革”為主要內容的糧食流通體制改革。改革實施三年來,取得了顯著成效。“三項政策、一項改革”不僅有效地保護了農民利益,而且在穩定農民收入的同時,對保護和調動農民的種糧積極性,抑制糧價持續走低,促進糧食生產和流通,推動農業和糧食生產結構調整,扭轉企業大量虧損的局面都起到了關鍵的作用。面對我國糧食生產和流通形勢的變化,以及加入世貿組織后糧食市場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2001年8月份國務院決定必須進一步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繼續完善有關政策措施。此次改革,既是在新形勢下對98年以來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進一步完善和深化,又是一次有實質性突破的重大改革。對比兩次改革,我們不難發現,我國的糧食體制改革的變化和方向,糧食收購保護價范圍逐步縮小,實行優質優價,糧食收購渠道逐步拓寬,銷售市場完全放開,除收購市場在糧價過低時實行保護價收購外,糧食購銷價格基本由市場調節。對玉米品種而言,今年華北、黃淮一帶的玉米價格完全放開,只有東北地區的吉林、黑龍江及內蒙東部的玉米實行保護政策,因為東北地區是我國商品糧生產的重要基地,是銷區的主要糧源,對穩定全國玉米供求關系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雖然當前玉米市場呈供略大于求的格局,但從全局和長遠角度看,我國的玉米供給將是偏緊的。從這點看,國家將會采取各種保障措施,保護主產區玉米生產能力,發揮主產區優勢,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放開銷區,一方面可以促進銷區根據市場需求更好地調整農業生產結構,發展效益更高的經濟作物、養殖業和出口創匯農業;另一方面,也可以為主產區騰出更大的市場空間,促進價格合理回升。今年山東、河南、河北等玉米產區對玉米不再保護,必將使農民種植玉米的積極性有所下降,種植方向向效益高的經濟作物轉移,因此原來中原一帶玉米產區的播種面積今后將會向逐漸減少的趨勢發展,當然這并不意味著東北玉米播種面積會增加,而是朝著穩定的趨勢發展。如果只一味地提高播種面積和產量,而不注重提高質量效益,只能最終導致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和大量積壓。因此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經濟效益為中心,走優化品質,提高科技含量,降低生產成本,是推進農業結構調整的客觀要求,也是提高我國玉米在國際市場競爭能力的需要。 


加入世貿組織,促進玉米產業發展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在農業方面作出了承諾,其一是取消進口數量限制,實行關稅配額制度,就玉米品種,從2002年至2004年關稅配額數量分別為585、652.5、720萬噸,國營企業所占的比例分別為68%、64%、60%,民營企業比例分別為32%、36%、40%。超配額以外的進口實行高關稅,三年分別為71%,68%和65%。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國際貿易中強調私營企業的不可缺性,同時也為私營糧食進出口企業搶占中國糧食市場開了綠燈,另外也有逐漸削弱我國國有糧食企業的壟斷地位之勢。這就要求企業面對市場形勢,轉換經營機制,完善經營管理機制。以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和體制改革的要求。其二是加入世貿后我國政府對出口糧食取消出口補貼,這對我國玉米出口來說,將是一次嚴峻的挑戰。我國玉米出口一直享有政府高額補貼政策,如果取消補貼,從成本和價格上來看,都不再有優勢。面對我國目前玉米市場現狀,如何走出困境,將是政府、經營企業和糧食生產者不得不思考的問題。我們要符合世貿組織規則和國際慣例,就必須完善適合我國國情的國家對農業和糧食生產的支持與保護體系,更重要的是加快體制創新,促進農業結構調整,提高產品競爭力。因此,國家應當考慮將農業補貼由流通環節上轉向生產環節上,加大糧食產前的科技、水利設施、種子、農業生產資料等補貼,不斷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擴大生產規模,提高農業科技含量,降低生產成本,增強市場競爭力。 
(單硯華) 


秋糧收購政策出臺,市場管理難度加大 
今年東北玉米主產區秋糧收購政策變化幅度較大。主要特點有:保護范圍進一步縮小,價格與上年基本持平;收購市場適度放開,市場管理難度加大;新舊兩個檢驗標準并行,糧食質量難以把握,容易引起質量糾紛。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意見》中明確要求“鼓勵和支持符合一定條件的多種所有制經濟主體經縣以上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審查糧食經營資格,從事糧食收購。這當然包括非國有糧食企業執行國家糧食質量標準。但在往年的收購實踐中,似乎僅國有糧食收儲企業執行,而其他社會多渠道糧食經營主體和個人并不嚴格執行國家要求的檢驗標準。執法監管部門對收購市場監管不嚴,不僅嚴重制約了國有糧食企業參與市場的平等競爭,也擾亂了市場秩序,甚至嚴重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前期毒米流入廣東、天津等地,就是市場管理不嚴的例證。在我國入世之即,糧食質量標準不僅對推進農業和農產品標準化與國際接軌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也為規范糧食市場秩序、確保糧食安全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當前全面推行國家糧食質量新標準之時,工商行政執法等相關部門必須嚴把市場準入關,使糧食標準真正成為檢驗質量的標尺。 
雖然收購市場的放開加大了市場管理難度,但多渠道收購扭轉了前兩年由于國有糧食企業壟斷性收購所導致的嚴重積壓的困境,對促進市場價格合理回升起到了支持作用。以吉林玉米為例,98、99兩年連續大豐收,而且不允許社會私商收糧,只有國有糧食收儲企業才準許收購,并且國家實行敞開收購,由于市場價格難以使企業實現順價銷售,因此導致了吉林玉米庫存積壓,價格持續低迷。今年玉米產量雖較上年有所增長,但在收購市場適度放開和執行新質量標準的情況下,國有糧食收儲企業收購玉米量不會很大,也可能會出現去年那種搶購糧源的現象。因為今年吉林省受災嚴重,玉米成熟度差,水分高,實行新的質量檢驗標準,必然使等外玉米比重加大,而等外玉米不實行保護價收購,隨行就市。對23-28個水的玉米按純糧率定等,并在雙扣的基礎上,每市斤另加收5厘錢整曬費,超過28個水的暫緩收購。可以說,絕大數農民對新實行的質量檢驗標準缺乏必要的了解和認識,對新舊兩個標準并行更是模糊不清,對農民來講,庭院降水對少數玉米還有可行性,對大量的玉米降至安全水份可以說有一定的難度,雖然也知道水分降低可以多收入一些,但往往每到春節急于變現的時候,誰出的價格高就賣給誰,尤其在市場價格處于低迷態勢情況下,他們變賣的心理更加急切。而一些私營收購企業由于在收購資金上較國有糧食購銷企業周轉更為靈活和方便,可以直接到農民家中預以收購,并在價格上不低于或稍高于國有收儲企業,從這點看,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既面臨著收購市場價格上的競爭,也面臨收購量上的競爭。只有掌握更多的糧源,才能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按照新的收購政策,在產量增加和入世的壓力下,今年收購市場價格整體較去年將有所下降,但在多種收購主體競爭下,價格還會出現上揚的可能。 
根據對今年吉林省玉米收購政策和質量檢測標準與去年相比較來看,農民如果交14-18個水分之間的玉米,可以較去年多收入,而且水分越低,多收入值越高。據測算,今年14個水玉米較上年每公斤增加0.018元,18個水玉米與去年基本持平。18個水以上的玉米價格均較上年收入降低。23超過水份在雙扣基礎上另加收1分錢/公斤整曬費,因此農民如果交超過23個水的玉米,實際收入每公斤比去年降低2分錢,24%水份,雜質1%的玉米,收購價格為每公斤0.734元, 28%水分,1%雜質,收購價格為0.665元/公斤。如果農民能夠認識到高水玉米帶來收入的明顯下降,加上今年由于抗旱導致生產成本增加,農民必然產生惜售心理,屆時收購企業為搶購糧源而競爭,勢必促進收購價格不斷抬升,從而帶動疲弱的玉米市場就此走出低谷。 (單硯華)
 
 相關新聞  
管理員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飼料》雜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