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播放器av少妇影院-欧美xxxxbbbb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www.jhygf.com

當前位置: 首頁 » 產業(yè)政策 » 正文

田源:“recovery的一年”

  作者: 來源: 日期:2003-01-01  
2003年中國期貨市場出現了恢復性的增長,并越過歷史高點,市場運行良好。“recovery的一年”,田源這樣概括2003年期貨市場。

  7年前,我國期貨市場的交易量達到10萬億,隨著連續(xù)幾年的清理整頓,交易量下降到1萬多億,去年又從1萬多億回升到10萬8千億。與7年前相比,田源認為2003年期貨市場的恢復性增長是健康的、可持續(xù)的。

  在對2003年進行總結和回顧時,田源指出,增長的健康性和可持續(xù)性從五個方面可以看出.

  首先,期貨市場的規(guī)范化程度大大提高。國務院、證監(jiān)會對期貨市場的健康發(fā)展高度關注,制定了相應的條例和法規(guī)。2003年的高增長是在遵循了這些法規(guī)條文的基礎之上的,是規(guī)范的。全年沒有出現很大的風險,一些相對較大的風險也及時得到了化解。

  其次,2003年,三個交易所各個不同的品種同時活躍,改變了一花獨秀的歷史。這說明當前期貨市場的發(fā)展比較均衡,投資者認可程度較高,投資者的隊伍和基礎也更加壯大,有利于期貨市場的長遠發(fā)展。

  第三,中國期貨市場在國際市場的影響力大大提高。隨著中國經濟對世界影響的增強,國內期貨市場的定價作用、風向標作用正在形成。尤其是銅、大豆、小麥的國內期貨價格越來越引起國際上的重視。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相互影響,互動性增強,“影子”市場的形象正逐步淡化。

  第四,我國期貨市場的廣度和深度正不斷增加,主要以內涵式增長為主。期貨品種上、中、下游各環(huán)節(jié)都開始利用期貨市場避險、保值。無論是流通環(huán)節(jié)的貿易公司,還是生產環(huán)節(jié)的加工企業(yè),利用市場都較為普遍,信息來源廣泛、便利。比如,黑龍江豆農通過了解大商所的期貨行情,更好地把握了大豆的銷售時機和價格。這一典型事例反映出的是一個很積極的變化,說明我們應用期貨市場的水平在提高,有很多進步。

  第五,國際各大交易所紛紛訪問中國,國際交往空前密切,一些大的外國交易商、生產商希望加入中國的交易所會員。中國是銅、大豆、橡膠等商品的凈進口商,也是國際市場的大買家。作為銷地,中國市場的需求和價格廣泛關注。

  田源高度評價了最高人民法院年中推出的《關于審理期貨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他認為該《規(guī)定》是一個全方位、系統(tǒng)的、相對較為完整的司法解釋,相當于一部準《期貨法》。就連以前從來都沒有定義過的“居間人”,也給了合法的地位。

  田源認為,2003年期貨市場之所以出現健康的高增長,各市場主體發(fā)揮了重要作用。首先是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證監(jiān)會高度關注,在監(jiān)管的同時推動發(fā)展。作為期貨業(yè)自律組織,期貨協(xié)會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從業(yè)人員的規(guī)范邁出了歷史上的第一步。建立期貨市場糾紛調解機制,介入期貨糾紛調解工作。組織人員培訓,開展了從業(yè)資格考試。包括剛畢業(yè)的大學生在內,有一、兩萬人取得資格證書。同時,協(xié)會還為制止期貨經紀行業(yè)的惡性競爭做了很多工作。三大交易所為活躍市場,適應市場發(fā)展需求,防范突發(fā)風險,也及時出臺相關政策法規(guī)條文。

  與10年前相比,田源認為投資者如今的研究水平大大提高了,對市場的關注程度提高。在看待輸贏的問題上,也表現出非常的理性。作為一線的中介機構,190家期貨經紀公司在全國舉行了幾百場推介會、路演。期貨知識普及很快,幾百名高級分析人員在不斷地為市場提供研究成果,信息服務能力達到國際水平。

  田源?中國期貨業(yè)協(xié)會會長、中國國際期貨經紀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期貨市場創(chuàng)始人之一,經濟學博士。1954年生于河南開封。1974年入伍。1975年入武漢大學學習,研究生畢業(yè)后留校任教。1983年調入國務院價格研究中心。1989年被評為全國十大杰出青年。1990年作為訪問學者在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學習,并在芝加哥期貨交易所進行訪問研究。1992年組建中國最大的期貨公司中國國際期貨經紀有限公司。1992年開始任誠通集團董事長。中國誠通集團是國內流通行業(yè)最大的企業(yè),有40年的歷史,旗下擁有全世界倉儲面積最大的物流公司,中國惟一的白銀交易市場。

  

 
 相關新聞  
管理員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飼料》雜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