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全國4.85億農村勞動力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僅占12%;在農村勞動力中,受過專業技能培訓的僅占9.1%。這兩組數字充分說明,我國農民科技文化素質低下的問題亟待解決,加強對農民的培訓,盡快讓廣大農民群眾的腦袋“富”起來已成為當務之急。
盡快讓農民的腦袋“富”起來,是提高我國農業競爭力的需要。在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農業科技迅猛發展的形勢下,農業面臨的競爭首先是科技競爭。只有盡快提高農民的文化素質和科技意識,才能不斷推廣大批先進適用的農業科技成果,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今年,我國將繼續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大力發展優勢農產品和特色產業,將在糧食主產區推廣50個優質高產高效品種和10項關鍵技術。這些品種和技術的推廣和運用都需要高素質的農民。為此,國家已經決定大力發展農村成人教育,在全國普遍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每年將培訓農民超過1億人次。
盡快讓農民的腦袋“富”起來,是擴大農民就業和增收渠道的需要。目前,我國農村有1.5億富余勞動力,每年還要新增600萬農村勞動力。農村勞動力素質不高,缺乏就業技能,會影響其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難以在城鎮實現穩定就業。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和新興產業的興起,缺乏轉崗就業技能的農村富余勞動力的就業難度越來越大。國家已經決定,從2003年至2010年,對準備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的6000萬農村勞動力開展轉移就業前的引導性培訓,對其中的3500萬人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對已進入非農產業就業的2億多農民工開展崗位培訓。這些舉措都是著眼于提高農民的文化素質和就業能力,實現農村富余勞動力合理有序地流動。
猴年伊始,萬象更新。我們要繼續堅持讓知識進鄉村的各類公益性活動,幫助廣大農民提高科技文化素質,使他們掌握更多的致富本領,盡快讓農民的腦袋“富”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