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解,為期貨市場該發展還是只規范不發展而爭論,雖然這種辯解和爭論從1992年期貨市
場誕生起就沒有停止過。
“現在這些爭論和辯解終于可以不再需要了”。一位期貨業協會人士說。國務院日前發
布的《關于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下稱《意見》)對于期貨市場
來說,無疑是久旱逢甘霖。市場人士分析,國務院《意見》的推出,將使2004年的期貨市
場熱點集中在“增加期貨新品種”和“增強期貨經紀公司競爭力”兩個方面。
首先,《意見》對期貨市場的功能和作用進行了完全的肯定。中國期貨業協會會長田源
認為,《意見》以最高行政機關文件的形式統一了要發展期貨市場的指導思想,歷史性地結
束了關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證券期貨市場功能和作用的長期爭論,并且明確期貨市場是
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充分體現了國家對期貨市場在國民經濟中
所起作用的重視。
對于期貨市場功能作用的認識自然推動了新品種上市的步伐。長久以來期貨市場品種
稀少成為期市發展的重大瓶頸,而新品種難以獲得審批也與一些部委以及高層對期貨市場
的認識存在不統一甚至誤區有關。
此次《意見》對期貨市場發展最具有直接推動力的是關于期貨新品種的表述。《意見》
除了提出要逐步推出為大宗商品生產者和消費者提供發現價格和套期保值功能的商品期貨
品種,從而為2004年國內推出新的大宗期貨品種掃除了障礙外,還第一次在品種創新范疇
內提出了衍生產品的概念,論述到了股票、債券衍生品的創新,為今后發展衍生品業務打
開了通道。
另外,《意見》首次將期貨公司也列入金融企業的范疇,提出要“把證券、期貨公司建
設成為具有競爭力的現代金融企業”,第一次系統地描繪了中國新一代期貨公司的發展藍
圖,具體包括期貨公司的準入制度、法人治理結構、結算資金管理、穩健的財務制度、兼
并重組及優化組合、退出機制、內控制度、規范發展機制、稅收政策、境外期貨交易等十
項要求。
中期公司研究員李磊認為,長期以來,期貨公司的業務單調,僅僅靠通道式服務,極
大地限制了期貨公司的發展,也不利于期貨行業的整體素質建設。此次《意見》對期貨公
司的正名,將會為期貨公司這一期貨業的主體機構的發展指明方向,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
有利于期貨公司做大做強,有利于國內期貨業應對未來國際期貨業帶來的挑戰,也有利于
期貨業提高服務水準,有利于國際和國內期貨行業的交流和接軌。